(原标题:凯安新材已回复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聚焦铜基新材料)
江西凯安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2月18日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该公司已回复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的问题主要有,进一步说明向贸易商客户销售的真实性,研发支出核减相关纳税合规性,进一步说明废料相关核算的真实准确性等。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主要从事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铜板带、铜排棒及合金铜线。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经验积累,公司已具备多种规格的铜板带、铜排棒及合金铜线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合金铜线产品线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型镀层电极丝(伽玛线)精度达 1μm,相比传统黄铜电极丝具有切割速度快、切割精度高的优势,技术能力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机床和光伏等领域。
关于进一步说明向贸易商客户销售的真实性。公司表示,发行人向正吉泰销售大幅增加主要系其下游客户所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增加了对铜基新材的采购需求所致,具有真实合理性,与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发行人同行业竞争对手销售趋势相符。
2021 年,扬铭铜业迅速成为发行人的重要客户之一,主要原因为:(1)在其自身业务规模的增长背景下,原有供应商无法及时响应新增需求,因此部分新增采购需求转移向发行人进行;(2)其原有供应商在 2020 年受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为严重,出现产品交付不及时和产品规格不符合要求等情形,发行人的风险防控工作较为完善,对整体生产经营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产品交付及时性和产品规格等方面表现良好。综上,发行人向扬铭铜业销售快速增长具有真实合理性,与扬铭铜业的交易具有稳定可持续,前述问询回复相关信息披露真实准确。
关于研发支出核减相关纳税合规性。公司表示,发行人材料费的入账依据为原材料用料申请单,研发项目的原材料领用由各项目组人成员进行申请,经过研发部门负责人审批,从原材料仓库领用,领用人签字确认,写明研发项目编号,仓库管理员填制研发领料出库单并编制研发领料列表;职工薪酬的入账依据为研发部门负责人确认的研发工时统计表以及人事部门提供的薪酬总表计算,各项目研发人员参与研发的工时/当月该人员总出勤工时*该人员当月职工薪酬总数得到应计入各项目研发的职工薪酬;折旧、摊销与水电费根据当月各项目研发费用领用原材料的数量占当月原材料总领用量的比例确定各项目分配比例,制作折旧摊销明细表及水电费摊销明细表作为入账依据。综上,发行人研发费用整改涉及的入账依据充分,可靠。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的研发投入与财务核算口径的研发费用存在差异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存在合理性,公司将研发活动中形成产品的材料投入由“研发费用”科目调整至“营业成本”系财务核算口径列报事项,并不改变该材料投入的研发属性,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综上,研发支出相关会计差错更正后,不影响发行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存在被剥夺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风险。
关于进一步说明废料相关核算的真实准确性。公司表示,2021 年,发行人铜板带废料产生率较高,主要原因为:(1)如前所述,大约每两年左右发行人会在年初春节前停工对熔炼炉及配套井坑进行一次深度清理,2021 年 1 月发行人对熔炼炉进行了深度清理,产生了较多废料;(2)生产铜板带的熔炼用原材料可以使用纯铜和纯锌,也可以使用含杂质的铜边角料来混合。如果使用含有杂质的原材料如:铜边角料,则在熔炼工艺过程中更容易产生铜渣、铜灰。2021 年,发行人铜板带产品的熔炼过程中使用铜边角料的比例较高,导致废料产生率较高。
2022 年,发行人铜板带废料产生率较 2021 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为:(1)2022 年发行人对原材料铜边角料的使用量较 2021 年有所下降;(2)2022 年初,发行人对熔炼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熔炼炉较之前减少了漏液、渗液等情况,上述两方面原因导致废料投入产生比较 2021 年大幅减少。2023 年 1-6 月,发行人铜板带废料产生率较 2022 年度有所上升,主要原因为:(1)发行人于 2023 年春节停工期间对熔炼炉及配套井坑进行深度清理,产生的废料较多;(2)发行人 2023 年 1-6 月生产投入较多的黄铜废料,导致 2023 年上半年的废料产生率上升。综上所述,报告期各期,发行人废料产生情况及相关变动具有合理性。
关于其他问题,公司也一一进行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