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泥行业承压Q4或弱反弹 碳交易体系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动态)
财联社10月31日讯(记者 汪斌)在煤炭价格大涨、疫情影响、资金紧张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今年前三季度水泥企业出现产品销量下滑、售价下跌现象,业绩表现普遍不佳。
多位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金九银十”行情落空,预计四季度水泥行情较三季度会有一定程度好转,水泥价格将会有所反弹,但需求弱恢复下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全年来看,水泥需求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行业效益难言乐观。
而随着2023年水泥行业正式纳入碳交易体系的传闻,头部水泥企业加速资产重组的步伐,多家跨界、经营不善的水泥企业则选择“套现”离场。
三重因素叠加,行业利润下降超40%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9月份,全国水泥累计产量15.62亿吨,同比下降12.5%,水泥产量创下2012年以来最低值。全国31个省份中,仅有河南地区水泥产量实现增长,贵州、吉林、上海和辽宁4个省份水泥产量降幅则超过20%。
此外,今年以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走势涨少跌多,价格重心整体下移。截至9月30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报收152.01点,较2021年同期下跌23.67%。
水泥上市企业三季报业绩表现同样不佳。
截至10月31日,已披露三季报的18家水泥上市公司中,仅有三和管桩(003037.SZ)、青松建化(600425.SH)、海南瑞泽(002596.SZ)、西部建设(002302.SZ)4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实现同比增长,另外14家公司净利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塔牌集团(002233.SH)净利同比下降92.03%、华润水泥(01313.HK)净利同比下降65.4%、海螺水泥(600585.SH)净利同比下降44.53%。
针对业绩下降原因,多数上市公司归结为“燃料成本大幅上涨,水泥产品销量下滑、售价下跌”。
10月27日,塔牌集团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应称,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及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等影响,水泥市场需求明显减少,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各区域水泥价格出现较大降幅,同时煤炭采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推高了水泥制造成本,叠加影响下,公司水泥销售量价齐跌,成本上升,导致水泥主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百年建筑水泥首席分析师江元林受访表示,水泥企业三季度利润下降的原因,与成本端煤炭价格上涨关系较大,“水泥产销量同比下降,成本又比去年高,行业利润预计下降40%-50%,但利润仍有保障,大部分水泥企业可以不亏。”
预计Q4市场需求温和回升
受煤炭价格大涨带动影响,9月开始,华南、华东等地区水泥价格迎来上调,幅度多在30-50元/吨。水泥大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动力煤现货均价1270元/吨,同比大涨35.6%。
中银证券研报显示,分区域看,进入九月全国水泥价格缓慢上行。据天风证券研报,10月下旬,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维持弱复苏态势,尽管整体市场需求表现一般,但企业通过执行错峰生产措施,维持市场供需关系弱平衡,价格得以继续保持上行态势。
江元林表示,整体来看10月份水泥行情比前两个月要好,“基建支撑作用明显,水泥用量整体不错,受疫情影响也不大。”他同时表示,但大家期望的10月赶工行情在市场中并没有体现出来,目前仅北方地区在赶工,但对需求的整体带动作用有限。
在他看来,目前水泥下游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其次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疫情的影响主要在房建和市政,地区封控将抑制房建和市政的需求增长。”
三和管桩近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第四季度到春节前属于行业旺季,公司有好的预期。国泰君安研报也认为,全国各区域水泥价格普遍出现修复性回升,水泥行业旺季周期有望逐步复苏。
“在高成本、供需错配的影响下,四季度市场需求预计会温和地回升,水泥价格有上行的空间。同时也要看区域限产的执行力度,预计整体涨幅不会太大。”江元林称。
水泥行业集中度再提升
据WCA(世界水泥协会)主席宋志平9月在“双碳目标碳资产管理”系列报告会上表示,预计明年水泥行业正式纳入碳交易体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水泥行业中长期供给侧的把控,同时也将加速企业分化,龙头企业将享有超额收益。
在此情形下,头部水泥企业加快资产重组。
10月28日,天山股份发布《关于公司内部业务整合及架构调整的公告》,称基于新天山水泥由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中材水泥、新疆天山5 个水泥板块公司重组整合。
海螺水泥也在加速扩张,分别于今年4月和5月收购了曼旗宏基水泥有限公司股权和哈河水泥的水泥、矿粉生产线及相关土地使用权等资产。据了解,目前海螺水泥正与淮南舜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洽谈收购,且将于年底前完成收购事宜,本次收购是扩张规模或产能置换的需要。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近日亦表示,未来水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一些业绩欠佳的水泥企业将积极谋求转型,剥离水泥资产。而大型水泥公司有望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头部企业加速重组的同时,多家水泥企业相继剥离水泥相关资产。
10月29日,龙泉股份(002671.SZ)公告称,注销全资子公司吉林泽泉;金圆股份(000546.SZ))在9月21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将全资子公司互助金圆100%股份变更至浙江华阅名下;海南瑞泽于9月13日公告称,公司将全资子公司金岗水泥85%股权转让给华润水泥,出售后,公司将不再拥有水泥生产业;再往前,8月博闻科技(600883.SH)公告称,拟对水泥粉磨站实施停产,并对相关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水泥粉磨站停产后公司将不再从事水泥生产经营业务。
对此,江元林认为,水泥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是必然趋势,背后原因主要是房地产下行导致水泥需求下降,以前跨行而来、竞争力不强的水泥公司选择“短尾求生”并不奇怪。
江元林预计,后面可能还会有很多水泥厂进行转让,“对于亏损的水泥厂来说,明年需求被动下降,竞争更大,而且明年水泥行业要纳入碳交易市场,成本又有增加,后续会更不利,处境会更艰难,还不如早点卖掉。”
(编辑 刘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