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绩翻6倍!聚焦新材料,东阳光(600673.SH)有何亮点?)
剥离医药板块后,东阳光(600673.SH)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7月29日,东阳光2022年中期报告出炉。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9.26亿元,同比增长0.61%;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增长646.16%。
在二级市场方面,录得亮眼业绩表现的东阳光,股价并未受此提振继续走高,反而拐头向下。8月1日,东阳光收跌1.64%;截至8月2日午后收盘,东阳光股价跌幅为3.43%,报10.98元/股。
东阳光股价下挫,除了受大市环境走弱影响外,自身业绩增速放缓及高估值,或许是影响市场对其后续继续做多的情绪。
脱离医药板块,聚焦锂电新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以前,东阳光主要从事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医药制造等四大业务板块。
其中,东阳光的医药制造业务是通过控股子公司东阳光药展开的。东阳光药是国内奥司他韦(抗流感药物)的主要生产商。
受疫情影响,国内人口流动减少,加上人们防护意识的增强,流感发病率下降,抗流感处方药消费量骤降。财报显示,东阳光药2020-2021年营收连续下降逾60%,2021年归母净利润更是迎来历史首亏,达-5.88亿元。
受东阳光药的拖累,东阳光2020年业绩呈现大幅下降,公司营收下降29.77%至103.7亿元,净利润下滑62.63%至4.16亿元,扣非净利润甚至首次出现亏损,为-1.02亿元。
业绩遭遇“滑铁卢”,东阳光决定“弃卒保帅”——剥离医药板块,聚焦锂电新材料。
锂电新材料逐步放量,业绩逐步回暖
东阳光原本就是老牌铝箔行业龙头,布局氟化工业务亦有十余年。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三大板块,具体产品包括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包含腐蚀箔和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软磁材、电子光箔、亲水箔、钎焊箔、电池铝箔,以及氯碱化工产品、新型制环保冷剂等。
基于铝电解电容器和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和变频领域的广泛应用,供不应求情况日益加剧。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东阳光积极进行产能扩建。公司在乌兰察布市布局的中高压化成箔扩建项目已共计完成96条生产线的安装及调试,年产量达2800万㎡。
目前,东阳光已建成了从高纯铝——电子光箔——电极箔(包含腐蚀箔和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同时,东阳光从电极箔的腐蚀化成工序中又逐步发展出氯碱化工——甲烷氯化物——氟化工(主要为新型制冷剂)——氟树脂(主要为PVDF树脂)的氯氟循环经济产业链。
据悉,PVDF广泛应用于涂料、注塑、锂电(正极粘结剂与隔膜涂层)、光伏(光伏背板膜)等领域。其中,锂电级PVDF作为新能源行业刚需,产品供需保持紧俏,而原材料R-142b是其制约瓶颈。
在该领域,东阳光有年产能5000吨PVDF供应隔膜涂覆和铁锂正极,是国内极少数突破锂电级PVDF的供应商。公司还与璞泰来达成战略合作,2022 年将新增1万吨 PVDF 和 2.7 万吨配套R-142b 产能,实现原材料自给。
另外,动力电池铝箔作为铝加工中的高端品种,东阳光已切入这个增量赛道。公司与日本最大的铝箔生产企业UACJ合作建设电池铝箔产能1万吨/年,预计2022年投产后可实现替代日本进口。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新能源汽车、储能、风电、光伏等相关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电容器、电池铝箔、PVDF的需求持续释放,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受益于电极箔行业的强劲需求,以及锂电级PVDF价格持续高位,东阳光电子新材料及化工板块的经营显著改善。
今年上半年,东阳光电子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的营收分别为21.55亿元、13.84亿元,占比分别为 36.37%、23.35%,同比增速依次为4.39%、31.8%。
毛利率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电子新材料、化工产品板块核心产品的销售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毛利率分别达31.87%、20.24%,进而拉动东阳光利润水平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营收59.26亿元,与上年同比略微增0.61%;实现归母净利润 6.24亿元,同比暴增646.16%。
但分季度来看,东阳光二季度业绩增速是趋于放缓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2022年二季度,东阳光营收为30.84亿元,同比下滑-5.98%,环比增长8.49%;归母净利润为3.36亿元,同比增长443.4%,环比增长16.84%。
结语
整体来看,下游新能源相关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储能、风电、光伏等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上游材料市场需求大增,东阳光作为行业龙头,有望继续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
有了业绩的支撑,近期二级市场对东阳光的关注度也是水涨船高,自今年4月27日市场反弹以来,该股累计涨幅超104%,正上演翻倍好戏。
随着股价持续走高,东阳光估值也是攀升,这或许也是近日公司股价走弱另一个驱动因素之一吧。截至发稿前,东阳光市盈率(TTM)为23.39倍,反观东阳光所处的新材料板块及氟化工板块,市盈率(TTM)分别为20.1倍及15.45倍。
股价持续飙升,带来估值飞升或许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恐高”。尤其是在当前草木皆兵的股市中,避险情绪上升,对较高估值股票带来情绪性的下行压力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