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发布 10公斤氢可跑100公里)
6月15日,在山东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成果展上,中国重汽联合潍柴动力发布的国内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正式亮相。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该款车型为中国重汽黄河品牌重卡,可商业化应用于港口、城市、电厂、钢厂、工业园区等特殊运输工作场景。该车搭载了潍柴动力自主开发的13L氢内燃机,采用精准氢气喷射控制技术,实现氢燃料灵活准确供给,使有效热效率可达41.8%。
10公斤氢可跑100公里
“双碳战略”下,氢能利用备受各界关注。
潍柴动力相关负责人介绍,氢内燃机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可沿用现有内燃机工业体系进行开发,大部分零部件与现有内燃机成熟产品通用,可极大缩短开发周期,产业化转化更有利;二是具备无后处理器的情况下满足严苛排放法规的潜力,后处理等系统可取消或简化,产品成本优势显著;三是采用传统燃烧做功模式,对氢气燃料纯度要求较低,燃料适应性好。
“现场展示车辆能装载30公斤氢,10公斤可以跑100公里。”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成本是氢能源推广的重要考量,这其中包括制氢、运氢、加氢等环节的成本。据介绍,制氢方面,目前在不同场景下制氢价格不等,“若是纯粹电解水制氢,一公斤100多元,若是工业副产氢,在十几元左右。”
而加氢成本上,若每公斤降至35元时,氢能就能和柴油的运营成本相当,而目前山东境内大部分在50元到60元之间。运输成本上,目前加氢站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成本一样,一些实行前店后厂的加氢站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运输成本,而其它场景下也在尽量缩短运输局里,目前储氢运氢一般不超过150公里。以山东为例,山东济青高速上的加氢站基本已经成网,成本进一步降低。
据了解,潍柴动力自2018年起开始布局氢内燃机技术,完成了关键核心技术和商业化应用的突破,目前已实现有效热效率41.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次首发的车型,在性能开发和配套应用方面采用了多项专有技术,采用精准氢气喷射控制技术,实现氢燃料灵活准确供给,可充分满足发动机变工况需求;采用高效增压、稀薄燃烧技术,解决了氢气异常燃烧难题,确保发动机平稳高效运行;采用潍柴自主ECU系统,智能控制、自主可控,确保控制策略定制化开发;基于已有的气体机产品平台进行技术再延伸,可快速推动商业化落地。
在新动能上大胆“烧钱”
“行业发展有周期,研发投入无周期。越是下行周期越要加大研发投入,即使牺牲短期利润也在所不惜。”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此次活动中表示。
据介绍,近3年来,山东重工集团研发投入每年持续增长,累计超过300亿元,可谓是大胆“烧钱”。而截至目前,山东重工已获得授权专利14179件,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2项,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9项。
对于处于传统行业的山东重工,其对创新升级的迫切性,从内部的各种激励机制便可见一斑。
据了解,2021年,山东重工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行业内率先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制,与潍柴集团、中国重汽高管签署29个“军令状”项目,并对“揭榜挂帅”项目公开招标。“军令状”项目单项最高奖励2000万元,“揭榜挂帅”项目单项最高700万元。今年潍柴集团科技激励表彰大会上,拿出6441万元重奖科技成果,最近又拿出1亿元对集团十大战略新引擎项目进行大激励、大推进。
记者注意到,山东重工旗下拥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潍柴动力、中国重汽、中通客车、山推股份等,分布在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
在本次山东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成果展上,山东重工集中展示了多项拳头产品、核心科技。包括潍柴集团全系列全领域动力总成系统,新能源领域的多款天然气发动机、氢内燃机、燃料电池等。此外,还有近期受到关注的氢燃料电池雪蜡车、中通客车移动疫情防控装备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出氢燃料内燃机的深层背景,是山东正推进“氢进万家”战略,加速氢能源利用。
根据规划,山东设定了建设“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的目标,构建“制—储—运—加—用”一体化氢能供给应用体系,大幅降低氢能成本,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氢能社会”样板。目前,这些目标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建设中。相关数据显示,山东集聚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2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达12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氢能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