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窥业绩】一年巨亏超百亿,温氏股份该何去何从?)
受“猪周期”掣肘,2021年养猪业相当难受!
继牧原股份、立华股份发布惨淡的2021年全年业绩预告之后,又一养殖大户惊现138亿亏损。
1月21日,千亿养殖巨头温氏股份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0亿元至138亿元,上年同期公司还盈利约74亿元。
对于业绩变脸,温氏股份表示,报告期内,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外购部分猪苗育肥、持续推进种猪优化等因素推高养猪成本,公司肉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出现深度亏损。
业绩巨亏
2021年7月30日,“猪肉股概念龙头”温氏股份股价一度跌至12.14元/股,创下历史新低,距巅峰时腰斩近6成。 究其原因?这与猪肉价格持续下行有关。2021年,猪价“牛市”犹如2015年“牛市”那般转瞬即逝。短短不到半年时间,猪价重返“10元时代”,甚至有些地方还跌破自繁自养成本线。
温氏股份也同样在劫难逃。2021年公司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1,321.74万头,毛猪销售均价为17.39元/公斤,同比下降48.18%。
在猪周期影响下,控制成本成了重要的突破口。但据温氏股份半年报数据统计,饲料原料连续上涨推高养殖成本,直接导致肉猪类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50.02%至-11.63%,公司肉猪类产品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2021年年初正值猪价高峰期,公司却不惜重金高价去买小猪仔,外购部分猪苗育肥进一步推高养猪成本,肉猪业务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据行业数据显示,温氏股份四季度完全成本约17.6元/公斤,相较于“猪茅”牧原股份存在较大差距,牧原一季度养殖成本尚不过16元/公斤,该公司2021年全年成本控制目标为14元/公斤以下。
除此外,公司大幅计提的资产减值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年度亏损。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摊销股权激励费用约5亿元,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初步计提了减值准备约25亿元,同时公司为应对行业低迷期而增加融资,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加。
截至目前,温氏股份业绩失温,净利预损超百亿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其预亏金额已完全超过百济神州,成为A股2021年度最新的预亏王。
何以为继?
从业务构成看,2020年公司肉猪类产品收入占比达6成之多,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其次,肉鸡类、其他养殖类产品收入占比依次达32%、3%。
至2021年上半年,猪周期影响下,公司肉猪类产品营收大幅下滑,占比总营收的47.63%。不过,作为肉猪替代品的肉鸡却迎来“上升期”,同期收入占比达到了44.59%,可谓与肉猪类业务旗鼓相当。
半年报显示,公司养禽业务经营活动有序推动,养鸡业务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日益明显,转型升级持续深入推进,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2021年全年度,温氏股份累计销售肉鸡11.01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长4.76%,其刷新了2020年度以来的新纪录,成为了目前唯一一家肉鸡销量连续两年突破10亿只的企业。
此外,公司强调,报告期内养禽市场总体行情有所好转,公司养禽业生产成绩连续多月维持公司历史较高水平,虽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而拉高养殖成本,但公司养禽业务整体有盈利。
如果说肉猪业务是造成公司亏损缺口,那么短期内发展肉鸡业务或将是弥补亏损最快的途径。
其实,温氏股份早期是从养鸡起家的,面向黄羽鸡市场。2019年6月宣布收购京海禽业后,开始进军白羽鸡行业,目前已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据国际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小白鸡上市量约1亿只。由此可见,在家禽板块,温氏股份正以国鸡为主业,不断开拓新市场。
实际上,在生猪养殖行业普遍亏损的境况下,像温氏股份这样逆势转型发展的企业并不少。此前,牧原股份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养殖建设及屠宰项目,不久后又牵手“屠宰一哥”双汇发展,其产业链触角已达下游屠宰业务。
后语
猪周期周而复始,何时才是到底猪周期的拐点谁也没法定论。
东莞证券指出,展望2022年,若能繁母猪产能持续去化,结合生猪滞后能繁母猪产能10个月,行业有望在三季度左右迎来拐点。考虑到2021年四季度消费旺季使猪价出现一定的反弹,或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周期时长。若后续猪价下降,生猪养殖公司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或加速猪周期见底进程。
天风证券估算,根据能繁母猪存栏高点对应的生猪出栏量高点,预计2022年年中左右达到本轮周期猪价低点。
但不管怎样,对猪企而言活下去就能成为最大赢家。所以,我们会看到部分猪企非但没有因亏损而止步,反倒是在继续扩张,转型寻求新发展。
二级市场上,温氏股份近半年来止跌反弹,由每股12.14元最高涨至每股21.65元,区间涨幅高达78%。不过,近期股价有所回落,截至1月24日收盘,每股报收19.28元,总市值12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