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广东省政协委员丁邦晗:责任下沉才是疫情防控和突发性疾病救治的关键环节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东省政协委员丁邦晗:责任下沉才是疫情防控和突发性疾病救治的关键环节)

防控的重点需要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线的发热门诊、急诊门诊等。

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新冠疫情进入局部小规模暴发和零星散发状态,全国上下对于阻击疫情的战线拉长,全国各地防控措施也在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完善与落实。

在这其中,作为传染性病例的一手信息获得者,发热门诊、急诊医生起到了前哨兵的作用。现有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还存在哪些优化之处?面对中西协同抗击疫情的指挥,中医药的优势在何处?如何将中医药有效运用在疫情防控救治中?

对此,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了他对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同时在冬季,除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外,心脑血管等急症的高发也需引起关注。作为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专家和广东省政协委员,丁邦晗还介绍了在公共场所配置AED、进行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目前,疫情防控办公室成立临床救治专家组,其成员主要是感染、重症和呼吸专业的专家组成。新华社

疫情之下需将防控前移

南方财经:目前,国内多地连续发布确诊病例,你对国内疫情的发展态势有何见解及预见?国内疫情是否会迎来第二个高峰?

丁邦晗:就国内而言,湖北疫情是第一阶段,也是第一个高峰;当前以河北为代表进入第二阶段,但尚不能以“高峰”一词对此进行定义。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全国乃至全球都在聚焦于新冠疫苗的研发,如果疫苗能够有效免疫,且能在年内实现全国接种,中国就能够避免第二个高峰;如果疫苗不能完全有效免疫,疫情防控战线将会拉长。具体时间不能确定,但个人判定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见分晓。

根据深入临床一线研究的资料来看,新冠疫情在防控、治疗和康复三个层面的难度远高于已知,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手段和方法都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及时改进。国家非常强调在新冠疫情的救治阶段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是因为有资料表明,对新冠肺炎普通型和重型病例,中西结合治疗的死亡率是无中医药治疗死亡率的七分之一。在当前尚未出现特效药的背景下,要在新冠肺炎救治的早期就使用中医药,会有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康复和减少死亡。

南方财经:你认为如何对疫情做到更好的预警和控制?

丁邦晗:考虑到新冠病毒的特殊性,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强,潜伏期可能比已知的更长,社区传播的隐蔽性更强,需要更加重视传染病防控全体系链的建设,防控的重点需要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线的发热门诊、急诊门诊等。

一方面,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发热门诊和急诊这两个最先接触相关就诊病人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医院而言,发热门诊和急诊科经济效益低,缺少主动发展与完善的动力,因此,政府的统筹、监管和支持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还需要更加重视来自一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个人认为,现行的防控体系仍存在对重要环节关注不足的问题。

目前,疫情防控办公室成立临床救治专家组,其成员主要是感染、重症和呼吸专业的专家组成,其重点是感染患者的防治,没有成立针对社区传播、发热门诊、急诊科、院际转运和流行病学调研的专家组,难以获得疫情转运和扩散的科学规律,不能得到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咨询,不能及时制订相应的科学防控策略,成为疫情从输入性案例发展成为社区传播的软肋,也成为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软肋。现有的防控体系还是对确诊之前疑似阶段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因此,建议成立由CDC(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发热门诊、急诊科、120急救中心的专家组,将疫情防线前移,建议相关管理或指挥部门予以关注。

南方财经:你刚才提到要将防线前移,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丁邦晗:防线前移,就是要将管理前移。首先,建立一个涵盖院前、基层的超范围专家组成员,不以专家级别做定论,而是以工作性质为标准进行人才吸纳,如在本次河北疫情的扩散中,最先发挥作用的、位于农村地区的医院发热门诊、急诊医生,都可作为专家组人才引进的对象。由此一来不仅能接触到最前端的病例信息,而且能统一认识后在实践中直接发挥指导作用。

其次,需要明确专家组的作用机制。在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错诊、漏诊情况也有发生。专家组应对此类情况总结反思,并将现在已经出现的典型传播案例和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反思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堵住自己所在区域的漏洞。

除此之外,对于建立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在医院里建立病患识别体系需要投入精力展开研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存在无发热症状等非常规病例,在此情况下,切忌照本宣科。

“黄金4分钟”应靠全民抢夺

南方财经:我们了解到,你早前发布过关于“在全省主要公共场所配置AED、提升急救成功率”的提案,请问AED在日常的急救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丁邦晗: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救命神器”。能够自动识别、充电,供医护人员以外的普通民众使用。操作方法十分简单,在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时,施救者只需将电极摆好,并有关注两点就可放心使用:一是摆正、摆对电极,二是使用时其他人员应适当远离。

虽然AED的操作简便,但其价值很大。AED能够自动识别恶性心律失常,且可提醒施救者如何操作,不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在旁指导。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存链中强调,早期呼救、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在1分钟内实施CPR,3-5分钟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达到50%~70%。由此可见,早期对患者进行除颤,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在人员密集、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场所中配置AED至关重要。

南方财经:目前国内公共场所AED的配置足够吗?

丁邦晗:客观来讲,国内在公共场所配置AED,仍处于早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根据《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全国各省市区可以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及急救需求等因素,按照“每10万人配置100-200台AED”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统一规划配置AED。学校、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地铁站、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游乐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及高危人群家庭都应是AED及相关应急设备的覆盖领域。

然而目前就广东省而言,刚刚实现在人口密集程度大的地铁配置AED的措施,距离为全民急救打好物质基础,还有一段很长的发展阶段。不仅如此,除了物质基础外,民众使用AED参与急救的意识也是关键所在。

南方财经:应该如何向大众普及AED和急救的相关知识?

丁邦晗:目前在国内没能建立起全民急救的知识培训机制,没有特定的、专业的培训人员,急救主要依靠的仍是医护人员。

在此情况下,拉长战线,用一到两代人的努力改变这个局面是主要解决措施。中国实行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因此,应该在中小学阶段重视相关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打造小学学习、初中掌握,高中实践的培训链条。同时,每年设立定期的急救培训周等,以节日的形式引起大众重视与参与。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培训人员的短缺。解决此问题,需要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建立联动机制,实行课程改革,利用好专门医护人员、相关老师和校医三大培训人才资源。不仅如此,各医疗机构也应主动承担相关义务,自行组织建立非官方的培训机构,其中,政府和社会协会的各方面支持和鼓励也必不可少。

虽然国内对AED的配置刚刚开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对个人、家人的健康更加重视,全民急救的趋势必将形成,愿景也终将实现。

中医药发展要守正创新

南方财经:中医药在疫情的防控之中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丁邦晗: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药在湖北的应用达到90%以上的比例,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缩短发热时间和核酸转阴时间等,还可减少普通型向重型转化。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教授团队在汉口医院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医药可减少新冠肺炎重型患者28天的死亡率,相关研究以英文发表在国外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另据来自于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医药配合现代医学救治可减少83%的死亡率。总而言之,中医药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南方财经:在抗疫背景下,中医药如何才能高质量发展?

丁邦晗:对于中医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要深刻领会,不仅要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保持下去,更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出新时代需求的中医药服务方式。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需要建设中医传染病医院,加强中医传染病相关人才培养。

当下,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中医药疫情防控的体系和机制,在中医院急诊急救、发热门诊和传染病病房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中医结合研究发展平台,及时应对疫情需求,并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应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各大院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并对在职中医药人才展开现代技术培训,普及西医常识,使中医医护人员能够在掌握两套理论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对症下药,取得更优的疗效,从而在实践中持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学。

(作者:唐唯珂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