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将开展 八大高耗能行业逐步纳入(附股)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将开展 八大高耗能行业逐步纳入(附股))

近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水泥等建材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及基准值测算,组织建材行业碳市场运行测试,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研究,为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组织和指导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评价,配合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承担具体工作和开展各项服务。

这意味着除电力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步伐已经迈出。据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梅德文预测,如果未来碳交易市场从电力行业扩大到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交易规模配额规模预计会到50亿吨。

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八大高耗能行业逐步纳入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水泥等建材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及基准值测算,组织建材行业碳市场运行测试,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研究,为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组织和指导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评价,配合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承担具体工作和开展各项服务。

除电力行业外,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明确8个高耗能行业于“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此前对记者提到,应尽快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最大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除了今年在电力行业进行全国碳市场交易运行,也可以争取把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日前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围绕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持续完善全国碳市场管理制度体系。

一方面,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进程,制定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规则,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等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完成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开展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力争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此外,还需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管理及履约相关工作机制。完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报告和评估技术体系,推动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继续加大氢氟碳化物、氧化亚氮和六氟化硫排放控制力度。

水泥行业头部企业有望受益

国盛证券认为,碳交易利好供给总量控制,继续关注消费建材优质成长龙头。

华创证券表示,行业上来看,电力行业是首批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优先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占社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0%以上,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在2012年已有试行。

2012年广东省内4家水泥企业塔牌集团、海螺水泥、中材水泥、华润水泥以60元/吨的价格、花费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成为中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配额交易。企业认购的配额是为未来新增水泥产能购买的碳排放配额,其中政府免费提供90%的配额,企业自行购买10%的配额。若参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其给予成员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员使用剩余的配额可以通过碳交易所出售给碳排放超额的企业,率先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或将能拥有更高的利润。头部水泥企业有望通过全国碳交易市场将自身在生产技术以及环保水平上的优势转换为一定的经济效益,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水平较低的小企业成本抬升,或将被加速淘汰。

华创证券认为,逆周期持续加码,基建复工加快,重点推荐海螺水泥,建议关注塔牌集团、祁连山、天山股份、冀东水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冀东水泥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