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资管巨头富达国际最新发声:倾向于投资ESG更好的公司, 拥抱创新龙头或能成为中国市场长期赢家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资管巨头富达国际最新发声:倾向于投资ESG更好的公司, 拥抱创新龙头或能成为中国市场长期赢家)

中国股票是2020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并且将继续成为中外投资者高度关注的领域。

中国比任何国家在创新方面都拥有更大的优势,关键在于丰富的数据资源。

我们确信,正如中国消费故事持续数十年一样,创新同样是令人感到振奋的主题。

拥抱技术创新、生活方式创新以及环境创新三大创新主题,将给相关公司创造巨大的价值和增长潜力。

随着创新企业开展更多的经济活动,并且许多传统行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或指示性衰退时,(创新企业)回报将进一步上升。

我们只投资于具备浓厚ESG行业特征的公司,这是我们的投资理念与流程的关键部分。

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科技企业估值并不像美国企业那样极端限制(科技龙头公司)某些收入增长,并非意味着此类公司将解散,或者它们的收入将完全消失,这只是为其他较小参与者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而已。

自2015年中国第一次取得比美国更多的专利开始,近年来,这一趋势仍在持续。中国何时将接管全球创新的领导权?在此之前,必须克服哪些障碍,投资者应该特别关注哪些投资机会?

在北京时间2月25日下午富达国际举行线上全球媒体交流会,富达国际投资总监凯瑟琳·杨(Catherine Yeung)、富达基金中国创新投资组合经理蒂娜·田(Tina Tian)、富达基金中国创新投资组合经理凯西·麦克莱恩(Casey McLean)对此发表了看法。凯瑟琳·杨表示,中国的创新前景让他们团队感到兴奋,中国在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蒂娜·田和凯西·麦克莱恩则通过深入探讨中国三家上市公司背后的投资逻辑,来展现其对拥抱技术创新、生活方式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的龙头公司看好。

中国的创新前景让我们感到兴奋

最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数据资源

凯瑟琳·杨: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创新格局和创新架构的一些见解。宏观角度看,主要受三个因素来驱动:新冠病毒曲线的扁平化、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性、政策的响应与实施。当然,这不仅是中国创新面临的驱动因素,实际上这与整个市场都有关系。

中国在这三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因此,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和市场表现得以恢复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也看到,中国股票是2020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并且将继续成为外国投资者以及中国国内投资者高度关注的领域。

当然,无论是去年还是之前,真正推动市场发展的催化剂都是投资者在潜心寻找(行业或企业)增长的机会。例如,生物技术、与消费相关的行业重要技术的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推动。本质上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驱动力。创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活动中都发挥巨大作用,而不仅是因为新冠大流行。从投资角度来看,创新也确实推动了(公司)收益和股价的增长。

正如前面所说,2020年中国市场表现出色,正是因为市场中有很多创新型的公司。中国比任何国家在创新方面都拥有更大的优势,关键在于其数据。正如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李开复所说:“如果说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石油,中国就是AI时代的沙特阿拉伯。”

第一,中国拥有约8亿互联网用户和移动支付用户,积累了海量的数据。

第二,供应链角度,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数十年,拥有了到位的基础设施。当然,现在中国的目标实际上是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和未来进步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各种技术的使用者。

第三,市场规模方面,随着庞大的中产阶层以及成长型组织的发展,有着大量的技术创新的需求。创新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第四,当然创新背后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才。研发数据显示,过去30年来,中国的研发(成果)增长了四倍。同时,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几乎比美国的八倍还多。而很多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理想工作是加入国企或外资企业,这可以理解为,某位毕业生在法律或医学领域成绩很好,其最终完全是为了效力于国家的创新。

第五,政府方面,我们之前就“高端制造鼓励创新”的战略也有过讨论,中国政府通过该政策希望切实鼓励企业将资本用于研发拓展,所以虽然中国创新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增长,但仍有很多新政策在不断出台予以支持。例如,2020年新实施的“双循环”政策,公司倾向于依赖创新实力提升,增加中国服务业、消费行业的实力,从而通过国内需求增长推动中国GDP的增长。在我们看来,“双循环”另一部分含义实际上是,确保中国供应链不会(过度)中断。

最后我想说,新冠大流行的确加速了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在线食品配送、在线教育等。我们确信,正如中国消费故事持续数十年一样,创新同样是令人感到振奋的主题。

拥抱技术创新、生活方式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的公司,有望成为中国市场的长期赢家

凯西·麦克莱恩:在下一波创新浪潮中,我们将如何发挥这些巨大的结构性优势呢?我们选择了三个长期主题,第一,技术创新。包括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未来的移动出行(mobility)等。第二,生活方式的创新,重点在于健康、财富和智力方面的创新。涉及到生物技术、金融科技和在线教育等领域。第三,环境创新,着眼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废物处理等领域。我认为,未来这些主题将对企业、消费者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将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这三大主题的发展,将为目前已经拥抱这些主题的公司创造巨大的价值创造和增长潜力,而还没有拥抱这三大主题的公司,则或意味着遭遇巨大的价值破坏。

一些研究表明,到2025年,人工智能衍生出来的全球商业价值可能会达到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有望占据1/3。这得益于中国创新的结构优势。在中国,有多种途径能够发挥人工智能价值链的作用,但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之一便是软件。因为中国的软件渗透率要比西方低得多,但增长速度却更快。例如,某A股上市的中国软件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在成本估算软件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约70%,并且客户粘度非常高。

该公司目前整合到项目中的增长驱动力是项目管理软件。这实际上包含两个部分。首先,它对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数字化处理。其次,它与智能现场解决方案整合在了一起,利用在工作现场周围分布的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原材料的库存水平、现场人员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和是否佩戴安全帽等等。

该解决方案确实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重要是降低了劳动力需求。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近期劳动力紧缺的限制,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总的来说,该公司所处的行业在中国渗透率极低,且正在迅速崛起,我们认为该公司将在其中赢得很大的份额。同时,它们正在过渡到云端SaaS模型上来,该模型提供了更高的经常性收入以及对未来增长的可见性。这通常会促成对股票的重大重估。因此,我们认为,像该公司这样的上市公司将是人工智能软件行业的长期赢家。

蒂娜·田:关于生活方式的创新,医疗保健创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保健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超过全球其他许多国家。据估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总人口的1/4。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改革,以帮助整个行业将侧重点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物。因此,我们认为,行业的利润池将越来越多地由研发和创新驱动的产品及服务利润所主导。

例如,某CRO龙头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制药外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制药企业降低医疗成本的需求很高,医疗服务外包是实现专业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已经看到全球制药企业正在将药品研发或制造外包给专业机构,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中国的需求量甚至更大。而该公司还将长期受益于行业发展重点从非专利药转向创新药转变。在中国,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都是该公司的客户。而且,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由于病毒带来的更高需求以及我们看到海外供应链遭受巨大的破坏,该公司实际上设法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该公司在中国的运营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弹性。所以我们认为该公司的总体运营成本将非常低。

关于环境创新,我想以中国某电池龙头为例来探讨。我们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算是由技术和监管推动的。从技术上讲,电池成本比较关键,因为这是电动汽车最大的单项成本。在过去的几年里,电池成本的下降促进了电动汽车的普及,而经济规模则使得电池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排放、传统车辆环保指标等方面出台指导方针,这有助推电动车的快速普及。

就上述提到的电池龙头公司而言,作为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占有行业24%的市场份额,也是业内唯一一家专营公司。同时,它的研发实力非常强,不仅在电池生产方面,在关键材料方面也是如此。它还一直通过极低的成本和积极的产能扩张来整合中国市场。最近,它成为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主要供应商,预期其将从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中收获巨额利益。

以上三个实例部分地体现了我们在技术、生活方式和环境创新等领域进行投资的可行性。我们的投资组合或其他观察名单中列出的公司已经在开发甚至将其中一些技术进行了商业化。例如,自动驾驶。许多美国公司在该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认为,鉴于导航数据的敏感性,中国市场上将兴起属于自己的领导者。如小马智行、滴滴、百度等。

另一个例子是区块链技术。我们看到公司已经采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多方信任问题,并且已经在供应链融资和医疗逆循环等领域推广应用。这其中存在着有很多机遇。

投资科技公司考察管理层

进行ESG评估对投资至关重要

凯西·麦克莱恩:我们相信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收入增长和股价增长。为了抓住这一点,我们寻找能够快速实现潜在市场规模扩大,驱动结构性增长,并且最好具备政策支持性的行业。当然,关键在于公司拥有独特、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真正驱动公司业绩长期增长,给投资者实现更高回报。

另外,在创新型公司中,管理至关重要,我们正在寻找一个有远见的并且正在努力发展自身业务的创新型管理团队。而考虑到许多这类企业正处于创新之旅的早期阶段,他们正在投资未来。所以,我们将中期现金流的生成视为良好业务模式的信号。

最后想强调的是,我们只投资于具备浓厚ESG行业特征的公司。ESG评估是我们的理念与流程的关键部分。在该指标指导下,我们的投资组合比市场具有更强劲的增长态势,大约是市场增长的1.5倍。而且,我们认为,当前的溢价可以长期维持下去。因为尽管有许多公司还处于自身发展的初期,但随着当前的创新企业开展更多的经济活动,并且许多传统行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或指示性衰退时,这些回报将进一步上升。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创新的步伐一直在加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潜力,而中国则在这个新的创新时代中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互动问答:

提问:过去几年,美国的科技企业在创新领域进行大量探索,在中国是否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对此,您将如何比较?

蒂娜·田:在中国我们也很明显的看到了类似的发展。大型科技公司受益于这些长期的增长趋势影响,带来了更高的营收增长,更高的利率润和更高的投资回报,进而也带动资本市场回暖。而2010年暴发的疫情的确助推了创新的发展,诸多科技公司为疫情控制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也扩大了潜在市场规模,而消费者和企业都在真正地推动数字化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这实际上进一步拉大了大型、领先的科技公司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差距。

科技公司股价的表现,部分也受益于较低的利率。如软件和生物技术等创新型公司,往往拥有长期的现金流,对利率也更加敏感。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科技企业估值并不像美国企业那样极端。比如唯品会,它与Shopify类似,其市值比Shopify和阿里巴巴低50%、60%,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主要的电子商务公司,其市值比亚马逊低50%。此外,市场的上涨虽然部分受流动性驱动,但就中国而言,应对疫情的货币政策表现相对克制,因此流动性也算不上过剩。

因此,在投资上,我们着眼于基本面,并考虑了整体的预期回报等,尽力保证实施严格的估值。如一些亚洲股票,它们的价值往往更高,我们实际上更加谨慎。

提问:您认为现在是抓住一些成长型股票,还是纳入更多周期性股票的好时机吗?

蒂娜·田:市场上肯定有看好周期性股票的声音。但就中国市场而言,因为中国一些价值股通常是国企,资产负债表杠杆非常高,并且时常承担国家利息债务。在一些周期中,这类股票的表现确实好于成长型股票。但从中长期来看,更多的经济活动将由创新型公司主导,因为它们有着更强劲的长期增长。从长远来看,我们相信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

提问:刚才围绕中国的创新谈论了积极和建设性的方面。未来中国创新发展是否会出现放缓的现象?例如,监管机构将如何操作?

凯瑟琳·杨:我们在第四季度看到的监管政策的转变,实际上仅是针对阿里、腾讯等较大的科技公司。但考虑到,中国创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监管机构提出这些某些政策的改变,实际上是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些公司的发展非常成功,自身已经变得非常庞大,并且为经济、劳动力市场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所有人在中国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限制某些收入增长,并非意味着此类公司将解散,或者它们的收入将完全消失,这只是为其他较小参与者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而已。

此外,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消费故事还是创新故事,中国政府一直在支持这些中国公司持续、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主题仍然是机遇多于风险。

提问:在中国市场,你们如何找出更优质的股票?

凯西·麦克莱恩:我们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一支强大而专业的研发团队;我们还会召开大量的公司会议,去年在中国和香港召开了1300多次公司会议。其中一些目的是为了评估和考察价值链,并试图找出价值链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我们与李开复等专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寻找到大量的投资机会。

提问:您对刚提及的这些新型创新公司的治理有何看法?

蒂娜·田:总体而言,中国以及整个新兴市场在公司治理方面落后于发达市场,不过我们看到了明显改善的迹象。我们通过与企业交谈,看到他们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从前它们仅仅将ESG视为记录要求,而现在已成为切实提高公司绩效的工具。回顾一下那些令我们感兴趣股票,如创新型公司,对于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治理方面的考虑,他们往往在行业内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凯西·麦克莱恩:改进的主要领域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员工持股计划,频率正在大幅上升,尤其在新兴的创新型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独立董事、更专业化的管理。在许多情况下,核心人物更迭的风险也在降低,例如马云从阿里巴巴中退出,将其交给了继任者。

另外,我们还看到了更好的企业问责制与透明度。过去政府暗中担保公司不破产,也看不到债券违约或从股市退市等现象。但现在这种现象很常见,我认为这是良性的发展,因为投资者目前对这些公司的风险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查,从而迫使其中许多公司进行了积极的转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