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消费需求,助力“健康中国”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跨国药企通过与不同互联网平台合作,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将产品送至客户手中。拜耳已经切实感受到旗下品牌的可及性在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卫生总费用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数据显示,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卫生总费用为110.21亿元,但到了2017年该数据增至5.26万亿元,增长超477倍。

在新中国喜迎70华诞之际,拜耳(Bayer)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Richard He)在接受《国际金融报》“奋进70年 聚焦70企”系列专题报道组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在哪个时代,每一个人对健康都是有追求和需求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努力,让创新的自我保健方案更加可及,为中国消费者赋能健康每一天。”

与时俱进发力健康消费品

拜耳的业务范围包括处方药、健康消费品和作物科学等。2018年,拜耳集团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20家附属公司、近12万名员工,其全球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

这家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很久远。1882年,拜耳首次进入中国市场;1914年,其阿司匹林产品的广告家喻户晓,阿司匹林也被人们誉为“世纪之药”;1936年,拜耳在上海生产阿司匹林;如今,拜耳在中国拥有9000多名员工,运营着多家工厂,产品也日趋丰富。

在采访过程中,何勇一直在强调“理念”的重要性。20世纪20年代,当西医刚刚进入中国时,广大民众对这一“新生”事物还持怀疑态度。为了帮助老百姓了解西医西药,拜耳当时还邀请著名药学家黄胜白亲自执笔拜耳卫生保健书籍《家医》。该书籍成功发行后,成为了中国人以及中国家庭的“医药卫生顾问”。拜耳还运用当时最新潮的有声电影方式做健康教育宣传,利用有声教育电影放映车到各个省份巡回讲演,教育民众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何勇表示,“目前拜耳在华生产、销售的健康消费品品种涵盖过敏、止痛、咳嗽、感冒、皮肤病、消化、营养补充品等,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拜耳旗下品牌包括爱乐维、达喜、开瑞坦、白加黑等。拜耳的产品线还在不断丰富,未来我们仍将致力于让老百姓的家庭药箱里时时有好药,让优质的非处方药、膳食补充剂以及其他自我保健解决方案能够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

何勇认为,拜耳能长期立足本土市场,其制胜法宝在于持续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比如,在大量资本关注个性化健康服务产业的初期,拜耳就率先行动,于2014年收购了滇虹药业。今年8月,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研发中心在江苏启东开幕,该中心是拜耳健康消费品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也是拜耳在亚太地区唯一的研发中心。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凸显,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保健品需求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当前,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已经进入繁荣发展期,何勇表示,“中国市场已成为拜耳健康消费品在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增长引擎。基于此,拜耳为中国配备了专属的研发中心,通过及时跟踪本地消费者和零售环境的信息变化,实时调整并加大创新,在更好地服务本土市场消费者的同时,进一步做强品牌影响力。”

借力互联网多元化布局

近年来,中国市场发生巨变,不少跨国制药公司都试图从传统药品研发领域向其他大健康产业、基因产业等相关领域扩张。拜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制药公司,也在此浪潮中尝试多领域、多元化布局。

被问及在大健康产业方面,拜耳将如何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何勇表示,拜耳在健康领域的投入将紧跟中国市场变化。在他看来,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医疗行业的影响日趋明显,“在健康领域,互联网技术为超过十亿人提供公平、普惠、可触及的医疗健康服务。对于拜耳健康消费品而言,我们体会最深的是营销方式、渠道、健康教育方式的改变”。拜耳也与中国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加强健康理念的宣传。

何勇分析道,“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跨国药企通过与不同互联网平台合作,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将产品送至客户手中。拜耳已经切实感受到旗下品牌的可及性在不断提升。”

此外,记者还从拜耳集团了解到,除了大力发展健康消费品产业,拜耳在作物科学领域的发展也会持续发力。

根据拜耳近期举办的“2019年未来农业论坛”相关信息,为了应对2030年全球面临的严峻环保挑战,拜耳提出了三大承诺:其一,通过持续技术开发,提倡种植者减少使用植物保护产品,并将植物保护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30%;其二,在拜耳服务的主要农业区,将作物系统排放最多的温室气体量降低30%;其三,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亿小农户提供可持续农业解决方案。

拜耳方面表示,为了实现以上三大承诺,未来十年内,拜耳作物科学领域内的研发投入将超过250亿欧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小农户或成为潜在受益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