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战略转型2.0”蓄势启动 用转型的“进”实现发展的“稳”

来源:新华网 2019-03-27 15:14: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作为国内上市保险集团之一、上海的一张标志性“金融名片”,中国太保正在加速挺进新时代。自新一届董事会全面启动“战略转型2.0”一年多来,中国太保的蜕变有目共睹,这在刚刚出炉的公司2018年成绩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用转型的“进”,实现了发展的“稳”。2018年,中国太保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集团保险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实现净利润180.19亿元,同比增长22.9%,集团总客户数达到1.26亿,连续三年保持增量过千万。与此同时,寿险、产险等核心业务的关键质量指标亦表现良好。

通过引进外脑、内部公开选聘等市场化人才选拔机制,一大批年轻、专业人才已经走上中国太保的关键管理岗位。同时,积极推动建立业绩导向、市场对标的薪酬绩效管理机制,使各级管理层有压力、有动力、有激励、有约束。

这些新成效和新变化,为中国太保实现新一轮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更加坚定了这家国内保险巨头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2019年,是中国太保转型的攻坚克难之年,是“战略转型2.0”从起跑进入途中跑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机会,中国太保的管理层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诚如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2018年年报的致股东公开信中所言,“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转型,是一场硬仗,也必须是一场胜仗! 公司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集中资源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尤其在重点转型事项上形成突破。

核心业务量质并进

回首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严监管、防风险态势进一步加强。中国保险业亦发生了深刻变化,粗放式高速增长阶段已然过去,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和公司所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对于中国太保而言,2018年是其实施“战略转型2.0”的蓄势启动之年。过去一年,中国太保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专注主业、做精专业,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用转型的“进”,实现了发展的“稳”。

中国太保在“战略转型2.0”开局之年,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首先,从年报来看,中国太保2018年可圈可点之处在于:核心业务的关键质量指标,表现出一贯以来的良好态势。

其中,太保寿险业务节奏更为均衡,新业务价值增速逐季回升,在行业整体面临增长压力的情况下,新业务价值实现了全年1.5%的同比正增长,并且已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实属不易。

同时,太保寿险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推动2018年新业务价值率达到 43.7%。盈利能力表现强劲,反映寿险公司可持续发展动能的核心指标——剩余边际余额达2854.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0%。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2018年, 太保产险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对标上市同业优化增速和成本,业务品质持续改善。截至2018年末,衡量产险业务经营效益的关键指标——综合成本率为98.4%,较上年同期下降0.3 个百分点。

其中,太保产险的车险、非车险综合成本率均呈同比改善态势,承保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业务亦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具体来看,太保产险2018年实现车险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下降0.4pt,优于行业,且优势进一步扩大;非车险实现业务两位数以上增长及承保盈利的振兴目标,综合成本率为99.2%,连续两年实现承保盈利,且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4pt,保险业务收入增速30.8%,高于上年同期16.9pt。

2018年,多重因素导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中国太保旗下太保资产管理公司坚持以“稳”字统领全局,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步培育和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和优化投资管理体系,2018年实现净值增长率5.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投资业绩总体表现良好。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长期业绩方面,2012年至2018年,太保资产管理公司的权益组合投资七年累计收益率为134.47%,在365只基金的可比池中,七年累计净值增长率排名第28位,位于前8%。

不得不提的还有持续增强的风险管控能力。2018年,中国太保启动集团一体化风险管控项目,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完善三道防线建设。截至2018年末,中国太保集团、太保产险、太保寿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301%、306% 和261%。公司流动性良好,信用风险可控,在具有外部信用评级的非标资产中,AA+级及以上占比达99.9%,其中AAA级占比达95.2%。各项监管评价结果优良。

创新推动发展新动能转换

除核心业务表现可圈可点之外,多点开花的创新项目,也加速推动中国太保发展新动能的转换。

在过去这一年里,中国太保全面启动了人才建设体系革新、协同发展等13个转型项目,明确了各项目的目标、责任人、工作范围、交付物和阶段里程碑,“战略转型2.0”进入具体方案设计和落地实施阶段。

人才是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在人才发展方面,中国太保明确提出新的人才观——“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2018年,中国太保新一届董事会推动完成了上市近十年来集团总部首次组织架构改革。在新架构下,战略管理中心、协同发展中心、科技运营中心、投资管理中心、风险管理 中心等九大中心定位更清晰、边界更明确、抓手更有效, “协同价值型”总部已初具雏形。

在科技方面,中国太保持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创新项目多点开花。完成集团统一门户“太平洋保险”APP上线及运营,为向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服务和跨版块业务协同建立了基础。重点围绕客户足迹,开展科技赋能,深入推进新技术与各类业务场景的结合,打造出“阿尔法保险”等业内现象级“网红”产品,并被广泛应用于各流程触点。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不得不提的是,2018年,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产险成为首届中国进博会唯一财产保险支持企业,为进博会提供保额高达350亿元的一揽子保险服务方案,用“有温度”的专业服务为进博会保驾护航。

此外,中国太保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海外业务服务网络布局,加快业务发展速度。同时,积极响应“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多维度创新产品服务,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了93款扶贫保障产品,并推出“食责”“环责”“安责”等各类贴近民生的险种,全力满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求,进一步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作为一家拥有上亿存量客户、在保险主业链条上有着丰富布局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协同应该成为中国太保实现新发展的应有之义。2018 年,中国太保以“百个交叉销售示范基地”和“百家大客户生态圈”建设为切入口,让协同在集团有顶层设计、版块有指标牵引、基层有激励导向,为一大批实践创新项目落地提供助力,将协同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协同发展向常态化、体系化的新阶段迈进。

在中国太保未来的创新业务中,健康养老正成为其服务外延拓展的新支撑。中国太保新一届董事会给予了养老产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明确了新的养老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太保家园”养老示范体验中心已完成建设并开业。未来中国太保还将通过开发与养老社区入住及相关服务挂钩的保险产品,打造“专属保险产品+高端养老社区+优质专业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为中高端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转型新征程进入途中跑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为可期。长远来看,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发展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保险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中国太保管理层看来,要抓住未来发展机遇的唯一路径,就是扎扎实实推进转型升级。

2019 年,将是中国太保转型的攻坚克难之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转型新征程进入途中跑,难走的从来都是上坡路,对此,中国太保从上至下都有清醒的认识。

据了解,2019年,中国太保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集中资源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尤其在重点转型事项上形成突破。

具体来看,首先,以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为突破口,激发全体太保人的竞争活力;其次,以产品服务创新供给为突破口,把握“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所带来的保险业务增量;再者,以“太保服务”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服务能级。

此外,中国太保还将以营销员产能和收入提升为突破口,形成寿险价值增长的新动能;以先进制造业为突破口,形成产险在新兴领域的增长极;以长三角地区为突破口,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突破口,形成保险科技的规模化应用;以基础管理和基层机构为突破口,加快集团一体化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坦言,转型,是一场硬仗,也必须是一场胜仗!他表示,新一届董事会将带领中国太保上下, 以“稳”的举措、“破”的勇气、“追”的梦想、“实”的样子,脚踏实地、苦练内功,围绕“客户体验最佳、业务质量最优、风控能力最强”的转型目标,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太保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