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G空白到5G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雁争 2018-08-13 12:21: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40年前,普通人的生活就像这句诗描述的样子。

今天,互联网、电话、手机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和任何人即时通讯。各种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丰富了通讯工具的功能: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远远超出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

沧海桑田,变化发生在40年的历史瞬间。40年间,中国电信业以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势头狂飙突进,令世界震惊。

电信业率先突破“瓶颈”

改革开放之初,商品经济全面启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需要高效率、高质量地传递信息。当时,我国通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网络、技术、服务水平低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位中国电信的退休职工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末,普通人的通讯手段主要是电报和电话。当时各城市邮电营业厅内人满为患,都是等候挂发长途电话的人群,几个小时能接通电话算是顺利的,几天接不通电话的情况也不足为怪。电话不好打,许多人只能选择拍发电报来传递一些简单信息,造成电报业务量成倍增长,使得陈旧的电报网又不堪重负。农村通信更为落后,有许多乡镇根本就不通电话,只能靠邮政人员传送信函与外界联系。人民群众的通信主要是靠写信,有重要的急事到邮电局拍发电报。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通信工作。在国家积极扶持下,经过行业内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国电信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没有花多少年的时间,整个国家全面普及了电话设施,中国成为世界上电话网络规模最大、电话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在基础设施各行业中,电信业率先突破“瓶颈”。电信业最早实现了由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向依靠政策筹集建设资金的转变,进而走出了依靠市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最早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战略,较快地以世界先进技术改造和装备了通信网,并带动了国内通信制造业的群体突破;最早实现了企业境外上市,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并成为在境外资本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手机改变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口中的“大哥大”移动电话出现了。移动电话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用得起。那时候,“手持大哥大、坐着桑塔纳”是有钱人的象征。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黑白屏数字手机出现了。由于其价格相对亲民,携带方便,且功能增加,白屏数字手机逐步取代了“大哥大”正式进入百姓的生活中,移动电话的使用人群得到进一步扩大。

进入21世纪,智能型手机快速普及城乡。现在,互联网、电话、手机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和全世界任何人即时通讯。

工信部近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4G用户数突破11亿,移动宽带用户占比达83.2%。不限量套餐服务刺激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1亿户,同比增长10.6%,上半年净增9229万户。其中,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2.6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3.2%;4G用户总数达到11.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3.5%。

创新永不停步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凭借创新,中国移动通信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发展到今天5G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2009年1月,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3G)牌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TD-SCDMA技术,是中国通信领域第一个系统的国际标准。由于主管部门积极务实地加以推进,通过引导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组织网络技术试验等措施,促进了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使其具备了大规模商用的条件。

3G推出不久,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手机上网开始流行,数据流量猛增。消费者普遍抱怨上网速度太慢。很明显,3G网络已经无法适应这种需要了。为此,我国决定以创新精神大力推动4G网络的研发和试验。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说,在4G时代,中国通信产业研发能力增强,形成4G系统、终端、芯片、仪表等完整产业链,系统厂家在全球4G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终端芯片企业突破了5模10频、28纳米芯片工艺。

4G还在发展,但5G又很快要来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说,5G发展方面,中国与国际同行。中国与国际产业界一道共同创建了5G概念、标准,构建了统一技术产业生态;领跑NB-IoT、C-V2X,积极探索5G融合应用。

王志勤表示,我国已经成为5G技术、标准、产业、应用的引领者之一,位于全球5G产业第一方阵,力争实现2020年5G商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