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华能碳资产总经理宁金彪:碳交易应尽快结束多头试点的局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晴 2015-07-06 16:43: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电力行业作为排放大户一直以来都是碳排放权交易覆盖的首要行业。目前,中国7个碳交易试点在覆盖行业中都选择了电力行业。大型央企华能集团旗下共有10家电厂被纳入试点控排企业。除深圳试点外,其中上海试点共有4家电厂纳入,广东试点有2家纳入,天津、湖北、重庆、北京试点的各有1家电厂纳入。

一向强调节能减排的华能早在CDM时期就参与到了碳市场中,并于2010年成立了专门的平台公司,即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能碳资产”)。作为大型央企旗下的子公司,华能碳资产负责具体执行全集团碳排放管理的相关落地工作,并代理管理纳入试点的电厂的碳交易和履约工作。

从试点碳市场入手,华能碳资产做出了多项创新,包括建立CDM基金、国内第一只碳基金、PPP低碳基金等,近期还完成了企业碳资产综合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华能作为央企、大型排放企业,需要投入的经验和资源更多,创新也更多,”华能碳资产总经理宁金彪说,“我们将立足华能的金融板块,依靠华能的电厂资源,建立起人才和资金的支撑,希望我们做出的探索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碳管理制度:四统一

《21世纪》:华能集团的碳资产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宁金彪:最早在2011年,集团就出台了《CDM项目管理办法》。2013年上半年,赶在深圳碳交易试点开市之前,又出台了集团围绕碳资产管理的最重要制度:《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

这是一项大纲性的制度,最核心的就是“四统一”原则:第一是统一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规划,第二是统一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第三是统一进行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第四是统一开展碳指标交易。具体落实这四个统一的平台公司就是华能碳资产公司。

有了大纲之后,华能内部又出台了若干项细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集团层面的有一些,二级单位和基层企业也有了落实碳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

比如,在试点期间,正好纳入 “五市两省”碳交易试点的所有电厂都归属于我们的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因此,针对碳资产交易,华能国际出台了四大项管理制度,对于每项工作的开展都有实施细则,流程权限非常清楚,可操作性强。

《21世纪》:华能企业高层和具体执行人员对碳排放交易了解程度如何,是否组织过相关的培训及能力建设?

宁金彪:我们在市场启动前后,从2012年开始开过多次交流会和专题培训会,有全集团范围的、也有专门试点地区的工作会、电厂工作交流会等。同时,我们每月还会提供碳市场报告、工作简报下发到各个企业。在具体工作中,电厂也会参与进来。

《21世纪》:现阶段,纳入试点的电厂(下文简称“纳入电厂”)的碳资产管理流程是怎样的?

宁金彪:总体而言,总的交易策略由集团组织,而落实实施由碳资产公司来实现。我们代为管理各个纳入电厂的配额和CCER账户,从数据盘查、到交易、再到最后履约都是由碳资产公司具体来完成的。

比如在排放数据这块,我们在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位于试点区域的所有电厂的碳盘查,2014年底又完成了全集团口径所有火电厂的盘查。根据盘查情况,我们摸出了一个数,并根据现有的配额分配方法做了测试,估算配额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在配额管理和交易层面,我们也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制度。首先,在每年年底之前我们会给每一个纳入电厂估算排放情况和配额盈亏情况,从而测算出具一个第二年的资金安排情况,给每个电厂提供预算建议。

随后,在每一个季度,我们会提前一个月向华能国际上报每一个试点区域的交易策略,包括市场供求关系、CCER供需情况、市场价格等,根据配额盈亏情况提出下一季度交易策略,由华能国际碳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审议通过后交易策略下发,我们在审批通过的范围内可以自行操作。

第三个环节是碳资产公司内部的决策流程。公司内部的碳交易决策委员会每周审议交易团队报送的周交易策略,审批之后由交易团队按需操作。

CCER低成本履约:一吨也未浪费

《21世纪》:具体的交易策略如何制定?

宁金彪:交易策略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一定会根据我们对价格的判断和时机的把握进行交易,不会等到最后一个月才去集中购买或出售。我们的交易策略参考的参数很多,不仅仅是配额的盈亏情况,还有价格涨跌、流动性,CCER和配额价格的关系等等。

比如,有的地方我们的配额富余,但是市场流动性不好,我们就有一些差异化的策略,比如跟外部企业合作,用CCER和配额的置换,化解市场流动性风险。或者,有的地方市场流动性好,我们就自己去卖。刚开始的时候,偏离配额盈亏方向的交易比较少,后来我们也在摸索市场规律,随着时间不断演进,也尝试了一些跟主方向相反的交易。

《21世纪》:华能碳资产在CCER的开发上有何布局,今年交易情况如何?

宁金彪:我们集团成立了专项CCER基金,集团内的自愿减排项目没有外流,都是由我们统一开发,目前上报的项目已经有20余个。我们自己拥有一些已签发的CCER,同时也进行了一些采购。在今年的履约中,只要是CCER和配额价格没倒挂、配额有缺口的地区,我们全部用CCER做的履约,一吨空间都没浪费。同时,配额富余的地方也有部分电厂采用CCER置换的方式获得盈利。

《21世纪》:大部分试点今年已经是第二年履约了,做了两年,完成了10个厂的履约,对履约有什么心得和建议?

宁金彪:总体而言,我们的履约都进行得很顺利,这得益于我们对市场的熟悉。当然,我们也会关注整体的政策和市场走向。作为国企,我们的决策、执行都需要时间,因此非常关注政策的连续性,如果政策能提前出台,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其次,现在试点市场交易的季节性依然明显,流动性不足,因此我们的交易策略制定了也可能找不到对手方,没法落地。因此我们只能不断调整自身的交易策略来适应市场情况。

全国碳市的4点期望

《21世纪》:对华能而言,如何看待控制排放带来的挑战?碳交易和碳管理是负担还是市场机遇?

宁金彪:实际上是既有负担,又有机遇。像华能这样的企业,本来就是高排放企业,只要排放的量多,按照目前的政策是必然面临碳约束挑战。但首先,国家的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如果每个企业都不响应国家的号召,将来国家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企业也应对其生产产生的外部性负责,国家也担当起公共职能进行管理。因此长远来讲,开展碳交易和碳管理,对企业甚至对职工和个人都是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机遇也存在于挑战之中。在这个转型时期,对企业来说也是内部技术升级的机会,只有技术升级才能减少成本和消耗,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企业还能够进行结构调整,原来我们的火电很多,现在上马了更多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不再是一次性的化石能源消耗,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此外,对我们而言,这还是一个业务拓展的机会,以前我们都比较熟悉火力发电,现在则在产业链上进行横向纵向拓展,包括金融、设备制造、高精尖研发、新的碳交易领域等,实际上是有了一个以点为主,多样化经营战略的机会。

《21世纪》:作为少有的同时被纳入6个试点的企业,华能对于现在的试点市场有何评价?

宁金彪:搞试点是必要的,试点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的重要经验之一,能够摸索经验统一认识,在成功经验上继续拓宽。

但是也要看到,现在七个试点,有的生机勃勃、有的“半死不活”,湖北、北京、广东等试点做得都不错,而有的地区却几乎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这还是工作的力度、开拓的精神不同导致的。

但从宏观角度来说,作为企业我们希望能够结束多头试点的局面。对于央企来说,在多个地方有企业,多一个试点就要多研究一种规则、花精力沟通,如果全国一两百个电厂都要这样弄,确实耗费精力。

因此,现行的7个试点长期来说是一个高成本的办法,应该在成熟了之后尽快寻求统一。希望不要“一刀切”突然改变,而是边试点、边统一,建设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21世纪》:对于全国碳市场有何期待?

宁金彪:首先,配额发放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行业有所差别,但必须是全国统一的。第二,在建设全国市场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和全球减排的接轨,考虑未来国际碳市场中中国的地位。第三,要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和经济周期,在结构调整时期,原来的产业从高峰跌下来,企业承受能力比较弱,此时如果再把碳减排的成本加上去企业可能更难受。因此要注意把握在不同经济周期的政策力度。第四,全国市场的建设要和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产业整合技术提高相结合,考虑金融功能和金融机构的介入。(编辑 李雪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