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直供房可以“捡漏”? 业内律师:需要警惕特殊限制条款)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出售房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也让银行直供房成为市场热议话题。记者采访得知,通过网络平台拍卖房产一直是银行的“常规操作”,所谓的银行直供房虽早有存在,但规模一直有限。
那么,多家银行加速推进相关的房产直售业务,这类房源入市会给购房者带来哪些影响?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对记者表示,所谓的银行直供房是指银行通过司法程序,如以物抵债等方式,拿到抵押房产并取得清晰产权后,直接以产权人身份挂牌出售的房源。与普通法拍房相比,普通法拍房在拍卖前,其产权始终在被执行人名下,成交后才过户至竞买人名下。如果银行是相关债权人,银行将会拿到相关的房款。银行直供房的产权在出售前已经在银行名下,银行先是拿到了房屋的产权再进行出售。“普通法拍房存在‘盲盒’风险,比如租户赖着不走、多轮查封未解除、产权纠纷等,这些风险需要竞买人自行核查、规避,一旦交易出现问题,责任方可能不明确。银行直供房则是提前缕清了产权问题,其风险更多是在于房屋的实际情况,一旦交易出现问题,购房人可向银行追责。”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近期银行“直售房产”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银行开始重视债权处置。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渗透的情况下,直接对C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无论是普通法拍房还是银行直供房,与市场正常销售的商品房相比,都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也被一些购房者视为“捡漏”的机会。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提醒,购房者需像买普通商品房一样做足功课,首先要核查产权证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确认房屋无产权纠纷;其次务必实地查看房屋现状,关注房屋结构是否完好、装修情况如何,以及是否存在租赁、占用等问题,不能只看价格便宜而忽略房屋本身品质;最后要提前明确交易税费,比如银行持有的房产是否会被认定为“二套房”,是否会因此产生额外税费,避免交易后期出现成本超支问题。
王玉臣还表示,购房者还需要警惕是否存在特殊限制的条款,个别房源可能附带交易条件,例如要求一次性付款、限制办贷时间、过户时间等。购房前,一定要仔细核实相关合同条款,尤其是瑕疵担保、费用清算等条款,避免银行通过格式条款免责。如果购房人对此不太了解,可以咨询律师,或者请相关专业人士陪同购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