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全球4万亿美元流动性将蒸发?这还没算上两个终极“炸弹”

来源:财联社 作者:潇湘 2022-06-24 15:3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全球4万亿美元流动性将蒸发?这还没算上两个终极“炸弹”)

财联社6月24日讯(编辑 潇湘)如果业内对未来18个月全球市场将面临创纪录的4万亿美元流动性流失的估算接近于准确的话,那就请小心谨慎吧……

4万亿美元是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计的G4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将在明年年底前通过量化紧缩(QT)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摩的这一预估数字其实只会偏低,而不太可能高估,因为这组数字除了默认日本央行的贡献将基本为零外,还未涵盖瑞士央行(SNB),后者是过去十年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提供者之一。

“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多年来为全球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资产市场。如果它们停止(购买)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将是影响非常深远的,”Exante Dat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ns Nordvig表示。

当瑞士央行不再“买买买” 日本央行转变还远吗?

上周,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将加息50个基点,而比这一决定更为重要的是,该行承认瑞郎估值合理,这表明该行近年来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已经结束。而这也意味着,瑞士央行作为美国和欧元区国债以及美股稳定买家的角色,可能已成为历史。

瑞士央行目前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远高于2010年的约2000亿美元。换言之,其每年平均向全球市场注入的700亿美元资金,现在可能会消失。

与大多数央行不同的是,瑞士央行会将外汇干预所得再循环到全球市场,而不是在国内持有,这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近年来,这家欧洲地区的央行已跻身于苹果、亚马逊和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的最大股东之列。

最近几周,瑞士央行已经削减了外汇购买,瑞士各银行的“即期存款总额”下降就是明证,后者被视为央行干预力度的象征。截至6月17日当周,这些存款总额减少了13亿瑞郎,而一个月前为增加7.56亿瑞士法郎,4月初为增加近60亿瑞郎。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即使是那些世界上最鸽派的央行也在改变策略。

虽然眼下人们还没有到那一步,但更大的冲击可能是未来某一天日本央行也宣布取消其“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在该政策目标下,央行可无限制购买政府债券,以便将10年期日债收益率控制在0.25%以内。

通过日本央行无与伦比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以及日本投资者疯狂购买海外资产,日本对全球市场流动性的贡献怎么夸张都不为过。

日本央行多年来一直采用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QE),该国积累的巨额经常账户盈余,被大量重新投资到海外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中。

市场的下一风暴?两大央行金主迟早将会“金盆洗手”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特别是过去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外国资产净值,去年曾达到创纪录的3.2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瑞士央行也不遑多让:该行将在持续的货币市场干预中积累的数千亿美元现金,不断注入世界主要债券和股票市场。

瑞士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该国外汇储备中有四分之一是股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文件也显示,瑞士央行的美国股票投资组合价值1,770亿美元,其中包括价值124亿美元的苹果股票、95亿美元的微软股票和64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其他持股包括15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和11亿美元的可口可乐。

就日本而言,自2013年推出“安倍经济学”以来,按12个月移动平均值计算,日本投资者每月购买外国股票和债券的总额约为150-200亿美元,在2016年曾达到峰值。去年,他们抛售了外国股票,购买债券的速度也进一步放缓。尽管他们今年再次恢复了对外国股票的适度购买,但也已经开始抛售起了外国债券。

日元兑美元汇率本周初进一步跌至了约136日元的24年低点,以实际有效汇率衡量,日元已经触及了50年来的最低水平。如果日本国内的通胀压力最终根深蒂固,日本央行可能调整政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正如Exante Data制作的图表所示,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为购买金融资产而创造的银行储备金总额占GDP的比例,均大幅高于其他所有国家。日本央行的银行储备金总额相当于GDP的104%,瑞士央行则为88%。

Bannockburn Global Forex董事总经理Marc Chandler表示,“在某个时候,这两家央行将不得不退出(资产购买),而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就会像历史上的英国退欧公投抑或广场协议签订一样,成为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牢牢铭记的大事件。”

这对于市场而言,无疑可能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灾难。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已经遭遇了股债双杀,原因是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正加速迈出紧缩步伐。

荷兰国际集团高级利率策略师Antoine Bouvet表示,孤立地看,潜在资产出售的影响本应有限,但正值市场大幅重新定价和流动性下降之际,因此影响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