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从踏板的设置看汉EV和model3对于安全的态度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9-26 13:59: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从踏板的设置看汉EV和model3对于安全的态度)

来源:金融界网

作为新能源汽车两款热门车型,比亚迪汉EV和特斯拉Model 3一直是大家热议的对象。前段时间,特斯拉官宣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下调至23.59万,比亚迪汉EV则加推了NEDC续航里程506km的标准续航版豪华型,汉EV全系最低价格下探至20.98万,一波降价操作让两款车型再度正面交锋。

由于电动汽车自身的特性,不同的踏板模式设定会带来与传统燃油车不一样的体验,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车时较为关注的点。今天,我们就围绕着汉EV和Model 3,从踏板模式的设定,试着分析一下两家厂商对于造车安全的底层逻辑。

所谓的单/双踏板模式究竟是什么?

需要明确的是,不管是哪种模式,车辆上仍旧保留着两个踏板,即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

单踏板模式,就是驾驶者在特定工况下,通过单一踏板(加速踏板)来实现车辆的加减速,和接近刹停等操作。双踏板模式,则是通过两个踏板来操控汽车,用加速踏板完成起步、加速的操作,用制动踏板完成减速、刹停的操作,与传统燃油车基本一致。

之所以在电动汽车上有明显的单、双踏板模式之分,主要归因于电动汽车的一项特殊技术——动能回收。简单来说,动能回收就是让电动汽车在减速时将动能转化成电能,再将这部分电能回充到电池,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续航表现的技术。

双踏板模式下,虽然松开电门后会有一定的能量回收,但若想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与回收效果,驾驶者仍需要踩刹车踏板,这带来的是与油车几乎一致的驾驶逻辑与平顺的驾驶体验;而单踏板模式下,当驾驶者松开电门后,汽车就会自动减速来回收动能,其制动效果甚至可以满足一部分减速工况,可当驾驶员无法很好适应的话,车开起来便会是“一顿一顿”的状态。

比亚迪汉EV属于前者,而特斯拉Model 3属于后者。

/双踏板,只是选择一种驾驶习惯吗?

自汽车诞生开始,两个踏板的功能就被清晰地界定着,油门踏板管加速,刹车踏板管减速。而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相当于给加速踏板赋予了制动功能,这让本来清晰的功能界定一下子变得模糊了起来。

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增材研发中心主任张抗抗曾就此发表观点,对整个司机群体来说,单踏板模式背后的安全隐患并非与驾驶员熟练与否相关,而是取决于在极端偶然情况下误操作发生的概率,尤其是在驾驶习惯迁移时期。

当驾驶员适应了单踏板模式后,使用加速踏板的时间也会随之相应增加,用户一旦习惯在更多情况下只使用加速踏板来进行制动操作,便有可能形成新的肌肉记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论是遵循新的肌肉记忆一脚踩下加速踏板,还是说在新旧肌肉记忆间犹豫不定,从而错过最佳制动时间,误操作发生的概率都会大大增加,后果不堪设想。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调查数据显示,曾对246例特斯拉失控加速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显示,246个案例全部都是踩错踏板造成的。可见,单踏板的模式,在紧急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事故。

模式的推广,是否应该保留用户选择的权力?

如今,动能回收几乎是市面上主流电动汽车的标配功能,无论是单踏板模式还是双踏板模式,他们都是实现电动汽车动能回收的方式。单踏板模式的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增加动能回收量、提高汽车能耗效率、提升续航表现,并不是要靠它来实现制动刹车。

虽然单踏板模式也存在与许多车型的系统中,但是大部分都处于默认关闭的状态,或是驾驶员有权限在符合驾驶条件和安全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打开和调节制动力的大小,比亚迪汉EV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汉EV的动能回收是通过双踏板来共同实现的,其能量回馈强度也有两档可调(标准、较大)。驾驶过汉EV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即使在较大回馈力度下,汉EV在驾驶体验上与传统燃油车并无差别,可以让驾驶员在不改变驾驶习惯和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和单踏板模式几乎相同的能量回收效果。

然而,特斯拉Model 3却“反向操作”,取消了“能量回收制动”的调节选项。据了解,Model 3默认能量回馈力度为最强,这也就让Model 3成为网友口中的“单踏板模式”。

大部分网友对于这一操作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这样的模式简直“反人类”,操作难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就连特斯拉的车主们也时时发声,希望可以将动能回收的调节权限还给他们。

目前,单踏板模式作为一项运用于家用车领域的新技术,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其优势并非不可替代。汽车工业历经百年的发展,从原先的三踏板变成了今天的遍地双踏板,未来是否真的会发展到单踏板时代?这谁也下不了定论。

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用户真正关心的,是落到实处的安全,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