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机构定制权益类基金潮流渐起,投资或仍集中于科技、消费、医药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曹井雪 2020-10-29 18:36: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机构定制权益类基金潮流渐起,投资或仍集中于科技、消费、医药)

红周刊 记者 | 曹井雪

机构定制型权益类基金将承接保险、银行等部分理财资金的需求,未来有望开启万亿级别市场。

近期,景顺长城、国泰等公司发行的仅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权益类产品(以下简称“机构定制型权益类基金”)成为爆款权益时代一道风景。以往,机构定制产品大都集中在固收领域,权益类产品寥寥无几。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截至10月22日收盘,今年以来发行的权益类定制基金的数量已达11只。其中已经成立的8只,合计募资48.61亿元。

今年权益类产品的高收益是吸引机构投资者的首要原因,据《红周刊》记者统计,年内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接近30%。对于这类新品年内破茧,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坦言:一方面源于机构投资者对于明星基金经理的追随,专户产品的投资经理中缺乏明星人物;另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持基风格与投资期限的不同,机构也有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更直言这将产生万亿级别的市场。

保险资金率先开启权益类定制旅程

10月22日,国泰金福三个月定开基金开始发售,但是根据招募说明书,该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同期发行的基金中,景顺长城泰保三个月定开和景顺长城景泰宝利一年定开同样也将个人投资者“拒之门外”。据《红周刊》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1只仅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定制型权益类公募出炉(见表1)。

表1 今年发行的权益类定制型基金基本情况一览

从以往情况看,实际机构定制型基金并不少见,但是这部分产品都是固收类产品,这源于机构资金对绝对收益的诉求。对于今年这种趋势转变的原因,基金分析师常玏对《红周刊》记者表示:“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权益资产今年的超额收益。此外,定制型基金也承接了像保险、银行理财等收益率下滑的资产转移的需求。”

而格上财富首席策略师张婷也指出:“在目前净值化管理、表外融资收紧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成为各家机构配置的重点对象,而银行、保险这些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把权益类资产投资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进行管理。”

但在这种转变的背后,一向求稳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受到了颇多质疑。对此,华南某公募基金公司的王女士(化名)表示:“目前参与权益类产品定制的还都是保险机构,它们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强一些。而且在产品设立前,也都签订了风险协议,机构投资者也都能够对风险有明确的认知。同时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基金经理也会增加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另据记者了解,参与其中的以中小保险公司居多。

从产品特点来看,根据《红周刊》记者统计,机构定制型基金都是以发起式的形式成立的。此前,发起式基金也有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200人的要求。但记者采访了解到,机构定制化基金实际放宽了这方面的要求,往往可以2到3家机构“拼盘”成立。而根据王女士介绍,基金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再进一步与监管部门沟通,最终在监管部门的批准下产品问世。

长期投资回报能力成为筛选标准

《红周刊》记者发现,早在2017年市场上就有机构定制型权益类基金出现,华泰保兴吉年福是最早成立的这类产品。此后嘉合基金、泰康资管也均发行过偏股型的机构定制型基金。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10月22日收盘,上述产品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均超过了70%:其中成立于2018年底的华泰保兴吉年利的表现最好,回报率已经达到了126.06%。

但是此前这类产品合计的数量也仅有6只,从当初的募集成绩来看,除了泰康弘实3个月定开募集规模达到30亿元外,其他公募产品的规模都没有超过10亿元,因此在市场上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如今权益类基金受到投资者热捧,这类定制化产品随即陡然走俏。对此,王女士分析原因:“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投资风格的差异,机构投资者一般以长期投资为主,持仓情况较为稳定,而个人投资者容易在市场下跌时仓皇出逃,这会使得管理人被迫卖出持仓标的,从而影响基金净值,对机构投资者利益带来损害。此外,机构投资者申购普通的公募基金有50%的份额限制。”

接受记者采访时,某家已经发行机构定制化权益产品的公募内部人士称:“像这种定制化产品,基金公司一般会与机构投资者商议一个较长的持有期限,通常是1到3年。因此,基金经理的长期回报能力也会成为机构筛选的重要标准。”

银行理财资金或转战定制化权益市场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的专户就是面向合格的特定投资者来设立的,机构投资者也是专户产品的主要申购人。如今定制化产品与其竞争不可避免,常玏直言基金经理的名气和业绩是导致机构投资者投奔而来的主因。

记者了解到,像陈光明这种大咖仅管理专户的情况并不常见,专户产品规模较小且多由名气不大的投资经理来担纲。但在5月发布的《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中指出,在满足多个量化指标要求后,基金经理可以同时管理公募和专户产品。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明星基金经理被客户要求亲自管理,包括张坤、茅炜、刘格菘等人,但是明星基金经理自身意愿并不强烈。

“在机构定制型权益类中,公募基金经理还是会保持自主权、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王女士向记者介绍。从华泰保兴吉年利的情况来看,自成立以来一直由尚烁徽进行管理。从该基金逐季重仓股来看,与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产品相似度较高。以二季度的持股情况为例,在前十大重仓股中,与他管理的华泰保兴成长优选的重仓标的重合了7只,包括了贵州茅台、安图生物等标的。从持仓行业来看,此前消费、医药、科技一直是他持仓的重点,今年他增加了顺周期板块的仓位,例如科顺股份和鸿路钢构等。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从投资思路看,他比较倾向于选择行业龙头型的股票,例如第一大重仓股科顺股份是防水材料的龙头企业、华海药业是国内仿制药的龙头公司、顺丰控股和贵州茅台也分别属于快递行业和白酒行业的龙头等等。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成立的机构定制型基金的规模都不算大,目前都以10亿作为“上限”,其中嘉实价值发现三个月等四只产品的募集份额都为10.1亿份,但是山西证券裕盛一年定开的发行份额却只有3000万份,规模排名垫底。

王女士告诉记者:“目前权益类定制产品也是在试水阶段,机构投资者需要考虑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所以现在基金规模还不算大。”不过张婷指出:“未来机构定制化的市场还会加大,随着净值化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刚兑也逐渐打破,资本市场逐渐扩容,直融力度加大,未来机构资金涌向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会提升。”

“银行理财收益率从‘5时代’来到了‘3时代’,收益率与权益类公募相比已经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它们打造高收益产品的诉求也非常明显。”常玏强调。

在今年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在不断走低,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三季度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6%,较二季度减少0.06%。在收益率下跌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受到了冲击,三季度的发行量较二季度减少1060款。

《红周刊》记者从银行方面了解到,打破刚兑后,目前银行理财向理财子公司迁移的步伐逐渐加快。“银行理财过去长期倾向于固收类投资,现在转型也缺少投资权益市场的人才,所以这部分资金很有可能与公募合作打造权益类定制型产品。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具备权益类投资的功能,但是相比于公募,专业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常玏坦言。

消费、科技、医药还是投资主赛道

由于这类基金目前普遍体量偏小,因此投资中如果成功挖掘到几只飙涨股,势必会对业绩起到实质性提升作用。但《红周刊》记者发现,目前他们的投资还是多集中于机构抱团的科技、医药、消费等三大热门板块上。

综合过往业绩、管理时长以及管理规模等多重因素后,《红周刊》记者挑选出了6位基金经理各自的基金“代表作”(见表2)。通过统计他们各自的重仓持股,《红周刊》记者发现,这部分基金经理仍青睐消费、科技和医药三大投资方向。

表2 权益定制产品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产品重仓情况一览(截至2020年2季度末)

具体看来,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6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共60只,隶属于食品饮料板块的有11只,而其中贵州茅台就占据了3只基金重仓股的位置,分别是张跃鹏管理的中欧瑾灵、谭丽管理的嘉实新消费以及张锋管理的东方红4号。科技股的数量次之,有9只重仓股隶属于电子、计算机和电气设备板块,但目前在这部分基金中,还没有集中看好的股票。而医药生物领域的重仓股数量有5只,其中恒瑞医药占据2席,张跃鹏管理的中欧瑾灵以及刘斌管理的国联安优势都在二季度末重仓了该股。

而拉长投资期限来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也都比较稳定,例如嘉实价值发现3个月定开的基金经理谭丽就是以价值策略为核心,注重精选内在价值相对低估的个股,其投资风格为通过长期持有和较低换手在中长期达成投资目标。

这一点在她过往管理的嘉实新消费中也可以看出,例如安井食品,她从2018年中期开始重仓该股,已经连续持有了9个季度。而自2017年4月接管迄今,嘉实新消费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32.52%。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红刊招聘季 正式启动!】

金九银十,你是否在寻求一份干货满满的优质offer?是否在寻求一个能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

证券市场红周刊诚招证券新闻记者、高级推广运营,邀你一同深入价值投资领域,与投资大师面对面!详情可私信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