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内忧外患”考验A股政策底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内忧外患”考验A股政策底)

最近,一系列非常规救市组合拳出手,主基调是纾困和治市双管齐下,沪综指未能应声暴涨,近期重回震荡寻底格局。中长期来看,政策托底意图是拆解金融风险,而非夯实股市泡沫,更不是重回2015年的所谓“国家牛市”泡沫。

大盘股为何不涨?

在始于10月19日的本轮反弹行情中,大盘股和小盘股板块指数冰火两重天。截至11月29日,大盘股指数仅比10月19日最低位涨1.7%,市盈率为10倍。小盘股指数则大涨25%,市盈率高达83.5倍。

上涨25%!这意味着小盘股指数在技术上已进入牛市。究其根源,一是过度超跌带来的“死猫跳”行情。和历史高位相比,该指数最大跌幅达71.7%。二是拯救民企政策缓解了绩差股仙股化忧虑。三是证券监管松绑延伸至再融资、回购、市场交易行为等领域,一度坐壁上观的游资卷土重来。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当下仍是存量市场,热炒小盘股+超跌概念更符合游资的短炒策略,通过高换手率和高振幅,实现割韭菜收益最大化操作迅捷化。

至于大盘股缘何原地徘徊,则是“内忧外患”所致。无论是宏观经济增速还是企业盈利预期,都在转差。多数机构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在6.3%—6.5%,较今年有所放缓。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增速为今年3月以来最低。类似数据使得蓝筹权重股上涨乏力,上证50指数四季度下跌约8%,大型机构资金仍在离场。

更大的“外患”在于美股大概率进入熊市,或令A股雪上加霜。据德银统计,截至2018年11月中旬,华尔街所有资产类别表现是近100年来最差的一年,超过90%以上资产类别出现负收益。本周,美股牛市龙头指标纳指的50日均线近3年来首次跌穿200日均线,形成死亡交叉,是短期动能快速恶化的信号。

制度熊市弱化流动性溢价

垃圾股炒作死灰复燃,小盘股指数暴涨,制度熊市有所缓解。创投、券商和亏损股等热门板块上涨,从本质上是去壳化监管政策暂时性回摆所致。

绩差题材股炒作曾是A股散户市的标志之一,全流通和注册制则是其终结者。2007年10月16日出现6124点是A股全流通牛市的巅峰。当日,沪市A股流通市值仅为6.09万亿元,不到总市值23万亿的三成。沪市当日估值为71.44倍,单日换手率达3%,这归因于流动性溢价,亦为散户市红利。截至今年11月29日,沪市A股流通市值达23.7万亿元,占沪市总市值的七成以上;当日11.4倍的市盈率和0.44%的换手率,预示散户市特征萎缩,游资炒作仅能支撑短期和局部行情。

明显的例证是,沪市和创业板的单日成交额,均已回到10月19日行情启动前的低迷状态。最近4个交易日里,深沪融资余额连续递减,单日余额为年内极低水平。显然,政策利好未能吸引场外资金加盟,场内资金亦在逢高减持。

本周港强沪弱的格局,或许是A股救市效应失灵的缩影。所谓的政策底短期或难成市场铁底。

纾困式减持是政策套利

目前,深证综指年内暴跌逾三成,熊市阴霾难在短期内远离。历史经验显示,终结大级别深度熊市,需要宏观面、资金面和技术面逆转的共振效应,以及一个自我验证和强化的新概念神话。终结2001—2005年的熊市是全流通红利、终结2007—2008年熊市的是国家振兴计划,终结2009至2014年熊市的是国家牛市预期。

类似跨年度概念至今未现踪影。就连时下最红的利创板概念炒作,亦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科创板注册制试点改革不仅分流主板题材股的炒作资金,更可能冲淡创业板的稀缺性,使得A股长期估值中枢下移。

作为目前市场最大的利空,一些民企上市公司出现纾困式减持,无疑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套利行为。11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共发出363份重要股东减持公告,较上月数量几乎翻倍。

博天环境一边接受地方政策的巨额纾困基金,一边推出清仓式减持计划,类似现象是部分民企长期持股信心动摇的缩影。因监管层干预,博天环境大股东无奈承诺半年内不减持,但更多的大小非仍在借市场“升机”离场。

统计显示,11月12日至16日创业板指强势冲高,全周累计上涨6.06%,A股市场累计净减持19.22亿元。按下葫芦浮起瓢,预示着多数股票估值仍未到长期可持续水平。盲目动用财政资金救市,无疑是为大小非的高位套现买单。■

(文中涉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