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牢牢把握扩内需战略基点!发改委再定调,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环境,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

来源:券商中国 2020-08-06 10:18: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8月5日,新闻联播在系列报道《权威访谈·乘势而上 奋勇前进》中,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呈现。”宁吉喆表示,下半年,若想巩固经济复苏态势,乘势而上,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专家认为,坚持扩大内需是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和国内供给端恢复速度的加快。展望下半年,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政策发力方向有望由供给端向需求端倾斜。

我国经济复苏的态势可以持续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我国经济复苏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可以持续的。”宁吉喆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呈现。

在宁吉喆看来,供需循环的恢复提高了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从生产端看,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月份开始已经连续3个月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从需求端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二季度实现了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

宁吉喆还表示,我国今年陆续出台了一揽子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仅推动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就包括八个方面90条措施。下半年,重点是要将这些政策继续落实好,巩固扩大经济恢复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扩内需是下半年战略重点

对于如何巩固经济复苏态势,乘势而上,宁吉喆表示,下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投资方面,重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交通能源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实施城市更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宁吉喆强调,要把国家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里用于投资的钱落实到项目上,直达企业和项目,资金跟着项目走。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近60%,是稳投资的重要力量。宁吉喆表示,下半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的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应对疫情、公共卫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等短板领域的建设,同时,要引导银行推出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增加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

“扩大内需,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宁吉喆指出,下半年,我国将加快推动智慧零售、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汽车购置限额,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给予适当补贴。

宁吉喆还提出,发展县域的消费聚集区,是这次扩大内需的重点,也是消费发展很有潜力的地方。“比如县城里步行街的改造,应当给予贷款的支持,还可以发行一些企业债券,使得中国的消费不仅有大城市消费,有中等城市的消费,也有县城消费。”宁吉喆说道。

下半年政策发力方向有望向需求端倾斜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认为,坚持扩大内需的背后,一方面源于在海外疫情蔓延峰值未到、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要实现“六稳”、“六保”的目标。另一方面,上半年国内经济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但供给端修复速度明显快于需求端,供需缺口有所扩大,去库存压力增加,导致经济修复动能减弱,需加大对需求侧的刺激。

伍超明预测,下半年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政策发力方向有望由供给端向需求端倾斜。

财政政策方面,特别国债已全部发行完毕,专项债券也将于10月底之前发完,下半年财政发力效果会加快显现,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引领经济复苏,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财政对制造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扶持力度也有望明显加大。

货币政策方面,阶段对冲性货币政策已经在陆续退出,但为稳定就业大局、配合财政发力,形成集成效应,央行在“量”上依旧会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价”上,考虑到宏观杠杆率已处于高位,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稳住房地产市场,预计降息政策更趋谨慎,概率偏低,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的抓手,在于金融机构让利和加大结构性政策的支持力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