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230%!刚刚,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市值达6500亿,港股股价一度暴跌26%!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0-07-16 12:56: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暴涨230%!刚刚,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市值达6500亿,港股股价一度暴跌26%!)

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周年之际,7月16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正式“登科”。

是的万众瞩目,作为村里面最靓的仔,中芯大帝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它已经超越了一家公司的意义,是科创板乃至整个A股的标志性事件,1.6亿股民将一同见证历史。

万众期盼之下,中芯国际今日科创板上市了,开盘95元暴涨245.96%,果然够靓。截至上午11:00左右,上午一个半小时就有超360亿元资金成交,股价报90.82元,暴涨230%,较开盘价有所回落。以A股股价90.82元计,中芯国际的市值已经高达6481亿元人民币。

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利好兑现,H股接连暴跌,昨日重挫8.01%后,今日上午盘中再度暴跌逾25%,相关概念股也继续暴跌。

中芯国际是A股近十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IPO。上一次如此级别的IPO还是在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募资685亿元。

按中芯国际发行价格27.46元/股计算,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募资净额为456.52亿元;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募集资金净额为525.03亿元。该规模在A股IPO历史融资额中可排至第5位,位居建设银行之后、中国建筑之前。

中芯国际的上市,让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科创板速度,从IPO申请获受理到上市交易仅用了46天的时间。有业内人士称,当前中芯国际晶圆代工位居全球第四位,代表中国大陆最先进水平,登陆科创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
利好兑现概念股继续暴跌

中芯国际地位重要,但炒作过盛,也要谨防风险。

今日相关半导体概念股大幅下跌。A股中环股份跌停,沪硅产业昨日高位跳水跌19.94%后,今日上午再度跌10%;聚辰股份、北京君正、安集科技等也纷纷大跌。

港股相关概念股。中芯国际的H股在昨日暴跌逾8%后,今日再度大跌,盘中一度跌超25%。

华虹半导体盘中昨日暴跌之后,今日盘中一度跌逾20%。

大基金和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
战略投资鼎力支持

中芯国际本次科创板IPO,初始发行数量为168,562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3.62%。发行人授予海通证券初始发行规模 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则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193,846.30万股,占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后总股数的26.23%。

发行价为27.46元/股,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预计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462.8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456.52亿元;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预计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532.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525.03亿元。

中芯国际此次科创板IPO,半导体界的国家队群起出动,参与战略投资鼎力支持。

中芯国际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的股票数量为 84,281.00 万股,初始认购金额为231.44亿元,占初始发行数量的50.00%,约占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总股数的 43.48%。

29 名战略投资者参与了配售,国家大基金二期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认购在30亿元以上,分别为35.18亿元、33.17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均认购10亿元以上。

多家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通过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参与,共计认购22.24亿元。聚辰股份、至纯科技、韦尔股份、汇顶科技、沪硅产业、徕 木股份均公告,通过参与投资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间接参与了中芯国际在科创板战略配售。

多只公募基金已经提前布局H股

中芯国际的H股,早已有公募基金投资了。今年一季度末,华安沪港深机会、交银沪港深价值精选、华安低碳生活、华安沪港深优选等多只基金重仓投资了中芯国际的H股。

中国信科集团和大基金为前两大股东

本次发行前,大唐香港和鑫芯香港是中芯国际的前两大股东,持股占比分别为15.77%和14.62%。大唐香港由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间接全资控股,鑫芯香港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间接全资控股。

国货之光”开启突围之战

中芯国际上市公告显示,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行业龙头分别于2015年、2016年及2018年实现了16纳米、10纳米及7纳米制程的量产,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的量产时间为2019年;根据IC Insights统计,2018年度行业龙头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59%,中芯国际占6%。

中芯国际并不怎么赚钱、投资回报率也偏低,但资本市场对其的热情并未消褪,反而寄以厚望——其能推动国产芯片产业链升级换代,迎难而上打破芯片制造工艺的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的产业难题。

芯片制造衡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最为薄弱的一环,特别是在海思半导体被针对的背景下,中芯国际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新中国成立后,用30年时间完成西方花近200年才完成的工业化,但是由于西方的技术封锁,离最先进技术尤其是以量子理论发展起来的诸如半导体、核能、激光、电子显微镜、分子生物等技术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通过开放市场引进了一些技术,但是西方对于核心技术仍然实施着严酷的封锁。

这一技术封锁,因为中芯国际等一批公司的出现,逐渐被打破。

在港股市场上,中芯国际港股从今年4月份到7月份,短短3个月,股价从11元左右涨到近期高点44.800元。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对于在A股的估值,国信证券分析师何立中此前曾在研报中表示,中芯国际未来市值将达到6500亿元,将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此外,中芯国际上市还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个刺激信号,很可能激发市场对芯片进口替代板块的投资热情。

股价气势如虹的背后,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强烈预期,譬如天风证券指出:“中芯国际的回归意味着从资本市场角度支持国内半导体龙头的发展,将带动大陆半导体制造业的估值,同时吸引资本聚焦一批中芯国际产业链企业的发展。”

市场普遍认为,在美国对华为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升级后,将倒逼国内半导体产业更快成长,最终或许出现中 美科技技术脱钩。

张汝京:以爱国的热心,造最好的“中国芯”!

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却早已出局。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还很落后的时候,张汝京曾义无反顾投身芯片产业。为表彰他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杰出贡献,在‘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倪光南院士亲自给张汝京颁发了终身贡献奖。一些媒体更将‘中国半导体之父’的称号送给了张汝京。

1977 年,张汝京进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做工程师,当时张忠谋正在德州仪器当副总,两人并没有过多的交集。10 年后,张忠谋回到台湾创办台积电,并迅速成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军者,张汝京则帮德州仪器疯狂扩张,成为业内公认的‘建厂高手’。

1997 年,张汝京在父母的建议下,决定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创业。接受央视采访时张汝京说:以做中国人为荣。我们就是中国人。如果还不够好,我们努力让中国变得更好,所以我很愿意回来。当他在大陆把投资人和团队都找好时,却突遇李登辉逼迫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撤资,张汝京只能回到台湾,创办了世大半导体公司。

3 年后,世大半导体成为台湾第三大芯片公司。就在他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张忠谋与世大的大股东秘密协商,最终以 50 亿美金并购了世大公司。企业被收购后,张汝京在台积电处处受排挤,最终决定北上大陆再次创业。

钱不要了,股票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2000 年 4 月,张汝京携妻带子来到上海,创立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张汝京发现,当时大陆既没有成型的专业半导体制造设备,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无论是在芯片技术还是产业规模上,都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为致命的是,西方国家对半导体的一切技术、设备都有严格的输出限制。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张汝京找到日本东芝、富士通、欧洲微电子研究所等企业机构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中芯国际不断受到来自美国的阻挠。美国政府先是禁止美国企业向中芯国际出口设备,其次让银行停止向中芯国际放贷。有报道称,当时为了突破美国的封禁,张汝京凭借自己的人脉,找到了美国五家教会组织为他做担保,最终成功解决了设备和贷款的难题。

在人才方面,张汝京把在海外和台湾跟随自己的 400 多位技术专家引进到上海。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张汝京专门修建了中芯花园社区和中芯国际学校。在中芯国际,甚至普通的操作工人都可以去读上海大学的微电子学院,这个是非常激励人的。

有了至关重要的设备和人才,中芯国际开始迅速成长。仅仅 3 年时间,中芯国际就在美国和香港同时上市,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创造了堪称芯片制造史上的‘世界纪录’。

20年曲折发展路

中芯国际创办于2000年,是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其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

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营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2000年,正值大陆鼓励发展半导体。卖掉世大两个月后,张汝京筹集了14.8亿美元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中芯国际,其首批投资者包括上海实业、北大青鸟高盛以及汉鼎亚太等公司。经过考察,中芯国际选择落户上海。

创建之后,中芯国际迅速发展,2004年,创办仅四年的中芯国际赴美、赴港上市,很快就跻身半导体代工行业的领先阵营。

但好景不长,2008年,存储芯片的市场价格开始走跌,中芯国际盈利承压,张汝京奔走寻求国企注资。同年11月,大唐控股以每股0.36港币价格,花1.72亿美元收购了中芯国际16.6%的股权,成为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

但微电子产业从来不是自由竞争。

同作为代工厂的中芯国际和张忠谋的台积电构成了直接竞争关系,中芯国际创立初期的大量人才归队和工艺流程相似,则给双方的诉讼埋下了伏笔。

2003年12月,台积电及其北美子公司向美国加州联邦地方法院提交诉讼状,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权及窃取商业秘密。

台积电申请对中芯国际实施禁制令处分及赔偿财务损失,起诉对象包括中芯国际在上海及美国的子公司。此时正值中芯国际赴美上市敏感期。

2005年1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根据和解协议,中芯国际赔偿台积电1.75亿美元。

2006年8月,台积电再次以中芯国际不遵守和解协议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指责中芯国际在最新的0.13微米工艺中使用了台积电技术。对此,中芯国际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加州展开了反诉。

这场官司持续3年。2009年11月3日,加州法院判决中芯国际败诉,中芯国际不得不重新寻求和台积电的和解。

11月10日,中芯国际公告了与台积电的和解方案,包括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现金和10%的中芯国际股份。而最惨痛的代价是,张汝京必须辞职,离开了他付诸心血一手承办、一路奔跑长达九年的中芯国际。

张汝京表示,“和台积电的官司让我精疲力尽,而我尽力了。”2009年,张汝京正式退出了中芯国际,告别了半导体行业。

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我觉得焉知非福。因为那个项目做起来了,中芯国际开创的不错,现在接班也很好。——张汝京

之后几年,中芯国际几次更换CEO,发展方向也一直飘忽不定。直至2017年,曾在台积电任资深研发处长的技术狂人梁孟松加盟,与原CEO赵海军作为共同联合CEO,转机得以出现。

梁孟松加入之后,仅用半年多就把中芯14nm制程试产良率,从3%提升到 95%,至此,中芯国际迎来发展加速期,同时,也开始研发更先进的14纳米芯片。

在中芯国际的发展逐步步入正轨的同时,外部发展环境也正发生疾风骤雨般的变化。

2018年,美国开始对中国科技企业不断出手,芯片很快成为角力的棋子。中国对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由此进一步加码,中芯国际的战略意义也被凸显出来。

几乎同一时间,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宣布,向中芯国际注资160亿元。而中芯国际也在“N+1”“N+2”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能大致相当于台积电7nm芯片的性能。

2019年,美国升级了对半导体出口的管制,为此,中国政府加大了扶持国内芯片行业的力度,中芯国际也得益于此,踏上发展快车道。2019年,中芯国际的订单量开始攀升,其中大客户就包括华为等公司。中芯国际在年报中披露,2019年其14纳米制程产品产能呈现出需求巨大与供给不足的局面。

美股股价表现不佳、国内需求爆发等多重因素作用下,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退出纽交所,于今年6月转投科创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