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ST南风甩卖资产保壳 奇强洗衣粉沦为弃子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奇强”洗衣粉的衰落只是*ST南风在经营中的一个缩影,而上市公司在大量出售手中资产后,虽暂时保壳成功,但后续能否还有资产转让去续命则是一个未知的命题。根据*ST南风201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当年其化工产品的销售金额为9.58亿元,化工产品的销量为136.19万吨,如果按照这两项数据计算,则其化工产品每吨售价应该为703.39元。

(原标题:*ST南风甩卖资产保壳 著名品牌“奇强”洗衣粉沦为弃子)

“奇强”洗衣粉的衰落只是*ST南风在经营中的一个缩影,而上市公司在大量出售手中资产后,虽暂时保壳成功,但后续能否还有资产转让去续命则是一个未知的命题。

曾经全国著名的“奇强”洗衣粉,因为价格便宜、去污能力强等特点而深受老百姓喜爱,然而时过境迁,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渐衰落,被*ST南风用于“保壳”而打包出售。“奇强”洗衣粉的衰落只是*ST南风在经营中的一个缩影,而上市公司在大量出售手中资产后,虽暂时保壳成功,但后续能否还有资产转让去续命则是一个未知的命题。

*ST南风为保壳大量出售资产

3月5日,*ST南风发布了2018年年报,相较2017年大幅亏损4.2亿元,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63.50%。详细研读*ST南风年报数据,《红周刊》记者发现,该公司2018年的大幅业绩增长只不过是一锤子买卖的结果,根本不具备持续增长能力。

从年报数据来看,*ST南风2018年的营业收入并没有出现增长,相反还有小幅下降,由2017年的18.73亿元下降到18.27亿元,降幅2.42%,若进一步相比2016年的21.35亿元的营业收入,则降幅更为明显。仅从营收变化看,*ST南风经营表现可谓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那么,在营业收入“飞流直下”下,净利润为何能够实现163.50%增长的呢?

究其原因,“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居功至伟。年报数据显示,*ST南风2018年的非经常性损益高达4.96亿元,若剔除这部分贡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是亏损了2.29亿元。

回顾*ST南风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可以发现这些年来若不是非经常性损益帮忙的话,*ST南风经营业绩表现足够其退市好几次了,该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已经连续7年亏损。2012年至2018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了3.49亿元、1.69亿元、2.52亿元、2.39亿元、0.8亿元、4.21亿元和2.29亿元。显然,这一组数据表明,在*ST南风实际经营中,非经常性损益是*ST南风得以续命的最大“功臣”。

根据2018年年报内容,《红周刊》记者发现该公司2018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和政府补助,其中706.70万元为政府补助,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金额则高达4.92亿元,而这里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正是打包处置“奇强”等一些列子公司所得。

从*ST南风2018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持有的十家子公司西安南风98.86%股权、本溪南风85%股权、贵州南风70%股权、山西物流100%股权、安庆南风100%股权、山西钾肥51%股权、同庆洗涤100%股权、山西日化100%股权、欧芬爱尔股权100%、奇强洗衣100%股权转让给其控股股东山焦盐化。通过此次交易,*ST南风不但获得了1.5亿元的资产处置收益,还获得了3.45亿元的投资收益,仅这两项合计就高达4.95亿元。而正是出售“奇强”等子公司资产,使得*ST南风成功扭亏为盈,保壳成功。

财务危局

虽然*ST南风将“奇强”等数家子公司打包出售给控股股东实现扭亏为盈,但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却并未完全化解,经营不善、业绩不佳、造血能力低下等状况仍继续存在。

财报显示,近年来,*ST南风的资产负债率相当高,其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4.98%、111.1%和74.91%。相比2016年和2017年,该公司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虽有所下降,但实际比值却并不低。财报显示,2018年末,该公司短期借款金额高达3.29亿元,此外还有1.13亿元的长期借款。

大量银行借款给*ST南风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从2018年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仅支出的利息费用,*ST南风就高达9078万元,这对于一家连续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都亏损的公司来说,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更要紧的是,虽然期末账面上存在数亿元的货币资金,但这只是2018年出售“奇强”等诸多子公司资产、股权带来的结果。

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资金陷入困局本已不易,如果再失去造血能力则更加恐怖了。根据*ST南风财报数据,2017年和2018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两年中的净流出金额分别为1.47亿元和2.11亿元。这样看来,该公司近两年不但没能为企业造血,相反还严重失血。不断的举债虽然让公司在困难中前行,但随着银行借款的不断增加,公司的财务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拆东墙补西墙”,靠变卖“家产”保壳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这更像是饮鸩止渴。

巨额负债高压下,特别是核心资产被转让后,*ST南风还有什么资产能被继续转让?后续的经营又将以什么为主?这些都是投资者极为关心的。

多次被问询正副掌门人双双辞职

2017年下半年以来,*ST南风因经营和信披问题屡被监管机构问询。

2017年10月31日,*ST南风披露了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根据报告显示,该公司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305.01万元,然而在该公司2017年10月13日披露的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中,却并未说明上述事项,因此违反了信息披露的相关原则,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了监管函。

此后,在2017年年报中,*ST南风被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原因在于*ST南风存在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立信所在其专项意见中表示,南风化工2017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21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51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12.22亿元。这些事项或情况,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南风化工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因此立信所根据审计相关准则对其财报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因此,*ST南风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问询函。

2018年11月, *ST南风再次因信息披露违规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了监管函。

根据披露,*ST南风的控股子公司淮安元明粉与建行淮安城北支行签订了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由淮安元明粉为淮安盐化工在建行淮安城北支行办理融资业务提供不超过5500万元人民币的信用担保,担保期限自2018年4月20日至2019年4月19日。然而淮安盐化工是*ST南风控股股东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述担保构成关联担保,且担保金额占*ST南风2017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18.93%。不过,*ST南风对该担保事项并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直到2018年8月29日才提交董事会补充审议并予以披露。因此,该公司又一次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了监管函。耐人寻味的是,也就在此后不久,*ST南风的董事长李堂锁和董事、总经理王川增双双选择辞职,理由均是因“工作原因”辞职。

产销量之疑

除了上述问题外,《红周刊》记者发现*ST南风披露的2018年和2017年年报数据中也存在很多疑点,如该公司的产销量与存货量之间的勾稽关系就十分可疑。

在2018年出售“奇强”等数家子公司之前,*ST南风的产品主要涉及两个行业,一个是化工行业,另一个是日化行业。*ST南风也正是按照这两个行业披露了当年的产量、销量、库存量情况。那我们先来看看其披露的日化行业的产量、销量及库存情况数据。

根据财报数据,2017年*ST南风的日化产品的生产量为18.91万吨,其当年的销售量则为18.26万吨,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当年生产日化产品有0.65万吨并未被销售出去,期末结转为新增的库存量。从2016年期末库存量来看,其2017年期初的库存日化产品数量应该为1.56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公司2017年的期末库存量应该在2.21万吨左右。然而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2017年该公司日化产品库存仅有0.95万吨,与理论上的2.21万吨的计算结果相差了1.26万吨。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这相差的高达1.26万吨的日化产品为何莫名消失了?即使其库存商品存在损耗,也不应该损耗如此巨大吧?

同样,*ST南风另一重要的化工产品也存在着与日化板块类似的疑点。

2017年时,*ST南风化工产品生产量为120.2万吨,而期初转结的库存为2.75万吨,理论上,2017年全年生产量和期初结转库存合计数量应该不会超过122.95万吨。可奇怪的是,该公司当年的销量却高达130.11万吨,远远超过生产量和结转的库存数量。不仅如此,该公司在2017年期末时还结余了4.09万吨的库存,这样算来,该公司2017年销售的11.25万吨的化工产品既不是上年库存的结余,也不属于本年生产,那么这部分产品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如果按照*ST南风披露的2017年化工行业8.54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及 130.11万吨的销量计算,则该公司当年化工产品的平均售价每吨为656.28元,这来源不明的11.25万吨化工产品价值则将近740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2017年有数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存在疑点。

2018年情况更为严重,该公司当年生产化工产品不过102.39万吨,再加上期初结转的4.09万吨库存也不过106.48万吨,然而当年销售的化工产量数量却高达136.19万元,此外,期末还结余了2.24万吨的化工产品,这样算来,该公司2018年新增销售的31.95万吨的化工产品既不是上年库存的结余,也不属于本年生产,那么这部分销售的产品又是从何而来呢?

根据*ST南风201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当年其化工产品的销售金额为9.58亿元,化工产品的销量为136.19万吨,如果按照这两项数据计算,则其化工产品每吨售价应该为703.39元。因此这来源不明的31.95万吨的化工产品的售价将近2.25亿元。如此结果是,*ST南风2018年化工产品的收入中很可能存在数亿元来源不明情况。

连续两年,*ST南风的产销数量与库存数量都合不上,这问题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对此,希望上市公司能够给出合理解释。

营收数据不真实

既然通过产销量与库存量核算出的数据直指其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存疑,那么我们通过现金流情况来进一步验证一下该公司的营业收入疑点是否真实。

2017年,*ST南风实现营业总收入18.73亿元(见表2),按照2017年该公司产品17%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则当年含税收入应该在21.91亿元左右。从销售形成的债权方面来看,2017年该公司期末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金额相比期初减少了0.79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当年销售回款状况良好,应该还有大量往年货款的回收。理论上,其当年销售产品流入的现金应该在22.7亿元左右。然而从现金流量表披露的数据来看,当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却仅为17.56亿元,这其中还有0.25亿元预收款项的新增金额,在扣除这部分预收款项新增金额影响后,实际收到的现金相比我们上文21.91亿元的推算结果要少5.39亿元。如此结果即意味着该公司在2017年有逾5亿元的收入得不到现金流数据的支撑。

2018年,*ST南风实现营业收入18.27亿元,即使按照2018年5月份以后调整后的增值税税率16%计算,其全年的含税收入也高达21.2亿元。债权方面,该公司2018年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依旧在减少,减少金额高达2.64亿元,如此则意味着该公司2018年的现金收入应该在23.84亿元左右,可实际情况如何呢?

从*ST南风现金流量表数据来看,当年反映销售现金流入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5.73亿元,剔除其中0.41亿元预收款项减少因素影响后,公司当年实际收到的现金相比23.84亿元的理论金额要少近7.7亿元,即意味着,有近8亿元的营收去向不明。

通过产销量核算的数据与其库存量对应不上,而收入与现金流数据也存在较大差额,如此看来,*ST南风披露的营业收入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怀疑的。虽然公司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而保壳成功,但自身财务数据的不真实则这个保壳成果大打折扣,一旦被监管层关注并严查,则*ST南风眼下的好日子恐怕很难过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