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折叠式屏幕明年大卖? 这些A股公司屏幕商称已准备好

来源:证券时报 2018-11-16 08:59: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折叠式屏幕明年大卖?这些A股公司屏幕商称已准备好)

“倾宇宙之力,造当下之妙有”。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屡屡出现创新超预期的新物种。便携的可折叠手机,可能会是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形态。

手机大厂三星和华为都明确了将在明年量产可折叠智能手机产品。终端牵引下,国内供应链企业也做了准备。11月14日,深圳高交会上,京东方A(000725)、维信诺(002387)以及柔宇科技都展示了搭载了柔性可折叠OLED屏幕的智能手机样机,吸引了参展人士围观。

京东方A高级副总裁张宇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方成都产线已经为折叠屏手机量产做好了准备,当前业内主流手机厂商就该技术都与京东方A做了接触。”维信诺也表示已经与终端客户做了接触,但产品进度保密。率先行业面向消费市场发布了首款可折叠手机的柔宇科技也带着产品亮相高交会据记者采访时称:“柔派预售具体数据暂不公开,总体火爆”。

京东方A展示可折叠手机

在终端企业和供应链的推动下,折叠式屏幕已经明确成为未来一年内相当火热的市场关注点,这毋庸置疑,但折叠手机未来的市场需求、生产良率、以及售价等隐忧还有待观察。

屏幕厂商准备好了

“折叠屏作为柔性屏的一种也并非新物种,柔性OLED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做成刚性柔性屏、曲面屏或者可折叠屏幕,概括起来都可以称为柔性OLED屏幕。” 京东方A高级副总裁张宇对本报记者表示。

记者在高交会看到,屏幕厂商围绕柔性OLED屏幕开始尝试多种产品形态,包括搭载柔性可弯折屏幕的可视化智能音箱、车用触控平台,可折叠平板,以及尚不知用途的超薄双面显示屏等。每年销售15亿部的智能手机市场可能是柔性屏最切实际的商用市场。

受面板价格较大幅下降,面板大厂普遍面临业绩压力。如龙头企业京东方A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约7个百分点。但在新兴的柔性OLED 领域正迎来技术转换机遇,京东方A花费6 年时间自主研究 OLED 技术,已绕开三星实现自主掌握技术,公司在成都、绵阳、重庆投产三条6 代柔性OLED 产线,满产后将为京东方带来总计14.4万片基板的月产能,目前已经实现量产的成都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月产能接近1.6万片基板,每片基板约切割200片6寸显示屏。

在手机产品领域,京东方A柔性屏已经实现量产,并作为主力供应商为华为旗舰产品Mate20 Pro产品供货。京东方CEO陈炎顺日前表示,2019年柔性OLED显示屏产品将是京东方的发力重点,目标是为全球中高端手机市场提供超过5000万的柔性OLED产品。

张宇表示,京东方成都产线柔性OLED屏幕综合良率在70%以上,争取年底实现综合良率超过80%。

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近期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已经在研发第一款5G手机,将采用折叠屏设计,并将于明年推出。京东方A有望继续与华为合作,广发证券(香港)此前发布的大中华智能手机产业链报告显示,华为可折叠屏新机将配有8.0英寸京东方显示屏。

张宇表示,京东方A可折叠形态屏幕目前已经做好准备。“当前业内主流手机厂商就该技术都与京东方A做了接触,但是是否合作推出产品以终端企业信息为准。”

在京东方A的展厅里,张宇用产品样机做反复折叠展示并据记者介绍,折叠屏幕经过20万次弯折测试不变形,基本上满足了智能手机使用寿命。京东方A可为手机厂商提供多种屏幕方案,包括提供整体的柔性屏镀膜,以及正面覆盖玻璃盖板、弯折处仍采用柔性材料的方案等。

他还透露,在未来折叠手机的产品形态上也有多种可能性,例如:6英寸手机纵向折叠成二分之一大小或对双倍尺寸屏幕做横向折叠等。未来,或许可能实现笔电、平板、手机三合一产品的可折叠柔性屏解决方案。

A股另外一个屏幕大厂维信诺在高交会站台上也展示了搭载柔性OLED屏幕的智能手机样机以及搭载了弯折OLED屏幕的音响产品等。维信诺是锤子、努比亚等智能手机主力OLED屏幕供应商,在今年9月份,维信诺就对外展示了柔性可折叠AMOLED的一系列产品。10月份,维信诺副总裁黄秀颀在接受媒 体采访时表示,维信诺已经完成了折叠屏的开发计划,预计明年开始进行供应。

柔宇的面纱

折叠屏手机在市场风闻已久。中兴通讯早在今年1月16日,发布一款号称“可折叠”的双屏幕智能手机—中兴天机Axon M,不同的是,中兴通讯折叠手机是两块独立显示屏,而非准确意义上的屏幕可折叠的方案。这款手机低配版本在中国市场定价为3888元,发布不到一年时间,当前该产品在中兴京东官方店售价仅1888元,产品并没有引起消费者太大的购买欲望。

对搭载一块完整可折叠屏幕的产品,手机大厂很早之间就拿出样机和产品。2016年,记者在OPPO东莞工厂参观时,OPPO工作人员就展示了这样一款折叠屏手机,但是强调“消费者需求导向”OPPO并没有推出相关产品。而另外一家年销售量过亿的厂商vivo也曝出过实验室里的折叠屏产品。

谁也没想到第一款发布可折叠手机产品的厂商是行业外的创业公司。今年10月31日,深圳柔宇科技率先行业发布了消费级的可折叠手机柔派。

该公司2012年成立,经过多轮融资估值达到50亿美元,但在2014年之前,这家公司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直到宣称研制出全球较薄(0.01毫米),卷曲半径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柔宇科技在今年6月份宣布“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点亮,该产线投资110亿元,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产线量产规模让人惊讶。

但是柔宇没有对外公布过产品良率数据,同时因为缺少应用,没有人知道柔宇对外发布的这种薄如蝉翼的柔性屏到底能不能商用,直到突然发布柔性屏幕智能手机杀入手机市场,在行业掀起了波澜。

根据柔宇科技发布会的信息,这款售价9000元起步的手机,搭载了柔宇研发的7.8寸可折叠柔性屏,配合铰链设计,可以实现手机向内侧的0度到180度自由弯曲,另一面则不支持折叠,相当于可以把一本电子书折叠一下塞进口袋。柔宇称,这种折叠屏经受20万次弯折,同时有大色域、强对比、广视角和高分辨率。

在屏幕技术之外,柔宇也展示了一些新的技术亮点,比如快速充电技术,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分任务操作功能,同时采用了新一代高通骁龙8系列旗舰芯片。柔宇称,这款产品背后有20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支撑。

但是这个首款可折叠屏产品仍然蒙着面纱。比如已经开始预约了,但是仍然没有公布具体芯片配置和电池容量。由于缺少体验渠道,大部分感兴趣的消费者没有见过实物。

在11月14日下午的高交会的展厅上,柔派手机展示了两部可折叠手机样机,排队体验者众多。e公司记者现场了解,从视觉上看屏占比很高,美中不足的是产品较厚,折叠起来有两个手机的厚度,边框也略宽。上手体验可以感受到屏幕是一块超薄的显示膜,没有玻璃盖板但是触感尚可,可能是屏幕贴合的原因,反光后有种不平整的感觉。从样机展示上,这款产品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柔宇方面在当日产品发布会上表示,该手机已经通过手机常规测试,正常使用环境下,不担心被刮花。此外,柔派手机有标配收纳袋,不使用时建议妥善收纳,以免被尖锐硬物划伤。对目前产品的预售情况据记者采访时称:“具体数据暂不公开,总体火爆”。

甜点还是趋势?

新技术甫一商用往往有高毛利,行业调研机构IHS研报认为,一片6英寸的柔性AMOLED价格在86美元左右,大尺寸价格售价可能更高,或在100美元以上。张宇分析,早期搭载这种产品的手机售价可能在1万元左右,屏幕成本在未来3到5年逐渐降低。

这也意味着,当前搭载折叠屏的产品并非市场主流。三星近期在旧金山举行开发者大会(SDC)期间展示了准备推出的可折叠产品。三星移动业务负责人接受媒 体采访时表示,三星可折叠手机的具体开卖时间定在明年上半年,三星初始库存将超过一百万单位。事实上,对比三星2017年超过3亿部的出货量,其对可折叠手机定位可能只是满足小部分用户的“科技甜品”。

尽管大厂有杀入手机市场,不过市场对折叠屏产品存在诸多疑问,比如手机是不是真的需要大屏,可以用来解决什么场景?柔性屏幕的稳定性是否可靠?而且折叠屏幕在初期应用场景可能限制在智能手机产品。比如很多消费者认为电子书是折叠屏幕较好的用武之地,但是考虑的屏幕成本和产品喜好,消费者可能不愿意为电子书支付智能手机一般的高价。

诺为咨询分析师李睿认为,当前折叠屏产品还是噱头,这种设计目前的刚性使用场景还不存在。一方面产品加工工艺难致短期内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业界对折叠形态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判断保守。

荣耀总裁赵明接受e公司在内媒 体采访时表示:“荣耀很早就在跟进折叠屏产品,也有相应产品做未来储备。柔性屏未来肯定会产生另外一个分支,但是大家知道柔性屏概念不是今天才有,它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厚度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来实现最佳方案。”

一加总裁刘作虎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称:“5G网络和折叠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没有想清楚可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什么,暂时没有折叠屏产品规划。”

张宇的看法比较乐观,“三星对数据的预估可能比较保守,可折叠产品在短时间里不一定是趋势,但会是明年的产业亮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