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新隐忧”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招商银行高端客户增长率出现逐渐平缓的趋势,另外,招商银行在2014—2015年大量发放的住房贷款,在经济回暖期间基本可以视为零收益。

看似有“瑕疵”,实则求稳健。招商银行享受着市场给予的高于同业的估值,但对标富国银行,招行的估值还有50%的修复空间。

在银行去杠杆的刺激下,银行们纷纷将零售业务作为自身的新利润增长点。而在这一领域,招商银行是一个长期的领跑者。截至2017年,招商银行全年零售占总营收比例为49.03%。作为追赶者,平安银行和江苏银行同期零售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4.71%和28.25%。从零售业务规模来说,招商银行更是遥遥领先。

奇怪的是,招行却在近日召开的公司2017年股东大会上提出“门槛”,对自身零售业务做出“限制”。这是为什么?

设零售业务占比上限?

招商银行在零售领域优势明显,一直被投资者称为“零售之王”。但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招行零售贷款的占比正在趋缓,截至2017年末零售贷款总额为17642.96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3.36%;到2018年一季度末,招行零售贷款总额为17915.21亿元,占比52%。这正常吗?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李浩在公司2017年股东会上对此做出了回答:“零售业务未来还会不会提高到70%、80%?我们的态度是,虽然零售是我们的品牌,但我们追求的是零售贷款、公司贷款、票据的贷款三者比例合适,让公司的RAROC最高(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是国际上采用的以风险为核心的新的考核盈利的指标,传统的ROE、ROA没有将风险考虑进去,目前只有招行公布这一数据)。”

另外,招行的定价能力虽然在股份制银行中领先,但其他银行紧追不舍。截至2017年末,招商银行净息差为2.43%,平安银行为2.37%跟在后面。2018年一季度,招行净息差为2.55%,浦发银行为2.28%,排在招行后面。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2017年的净息差仅为1.86%,增长势头强劲。招行的定价能力是否会再度提高?

对此,李浩在股东会上提道:“定价的背后是客户评级的优劣,如果客户评价优秀,定价必然上不去;如果定价上去了,风险也相应提高了。今年以来,招行整体风险定价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公司的贷款定价上浮了8.27%。零售方面,住房的定价比例相对基准上浮15%—20%;小微达到50%-60%,所以这个是非常好的。与此同时,招行的资金成本是所有商业银行中最低的,因为我们没有必要冒风险去做风险更高、定价更高的贷款。只要保持我的利差在2.55%,在全行业最高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招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发展不是单纯的追求规模,而是为了资产结构最优。但最近几年,招行受到了互联网支付的冲击,信用卡支付频率降低。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招行在移动支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田惠宇行长在股东会上提道:“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尝试,用户在申请信用卡时,可以选择自动绑定支付宝、京东白条。数据显示,在开放与京东白条合作的第一天,一共19000人申请信用卡,其中18000人选择绑定,招行在便捷支付方面又进了一步。”

这个策略门槛较低,后来者易学易用,招行的优势能够保持吗?对此,《红周刊》记者采访了一位投资招行8年的股东,他认为,招行拥有大批忠诚的客户、优秀的体系化服务能力,再加上科技加持,使招行的竞争优势更明显而已。其他银行可以把技术学过去,但是客户黏性、体系化服务能力学不到,反而增加了成本,吞噬了利润。

高端客户增速面临瓶颈?

招商银行在高端客户群领域的开拓非常有特色。一季报显示招商私人银行客户数为67417户,管理总资产19052.67亿元。但目前来看,招行的高端客户增长似乎进入了瓶颈期。数据显示,2013年,金葵花以上客户有106.5万户,到2017年时有204.8万户,同比增长率在2015年时达到高点,同比增长27.76%,随后一路下降,2016年同比增长率为15.76%,2017年同比增长率为14.8%,高端客户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情况。

对于发展的瓶颈,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菁曾经公开指出,私人银行的人才方面比较缺乏,招商银行内部有80%的客户是内部培养的,王菁提道:“此前,在招商银行其他部门工作的转到私人银行部门后,还需要两到三年的培养时间。”

在高端客户领域,其他银行也正加紧追赶,兴业银行私人银行管理的总资产为3239.90亿元,仅次于招商银行;排在第三的是光大银行,2017年末私人银行管理的总资产为2853.10亿元。另外,2017年招商私人银行总资产增长14.8%,增速落后于中信的25%,宁波银行的23.4%。对于后来者的追赶,是否挤占招行的市场份额?上述招行股东对《红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招行依然是零售第一品牌,客户的信赖是零售的核心。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到,去年参加招行股东会的约80人,今年约120人,可见在这一年间,招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看好,这就是做零售的本钱。

大量房贷按揭有利有弊

在招行零售贷款中,占比最多的部分是住房贷款。在2015—2016年时,招行加大了零售按揭贷款的投放份额,2015年比2014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加1702.77亿元,2016年比2015年增加2288.73亿元;2017年比2016年增加1050.82亿元。在2016年时,招行住房贷款仅次于五大行,是排名第一的商业银行。

由于住房贷款是高质量贷款,不良率低、风险低,所以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时,这是能获得投资者“放心”的策略,加上2015—2016年招行加速计提了拨备,使得盈利低于预期,但是获得了较高的估值溢价。不过,这种策略也为业绩留下隐患,因为过多资源投放在按揭贷款上,在经济回暖期,意味着营业收入增速会落后于以对公、同业为核心的银行。

举例来说,2016年,招行零售业务税前净利润为440.9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203.05亿元,零售贷款余额为1540.59亿元。到了2017年,招行零售业务的税前净利润为475.95亿元,房贷余额为8334.1亿元,零售贷款余额为178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4%、15.7%、15.88%。

由此可见,房贷和零售规模几乎按照同样比例增长,但是零售业务的税前利润没有同比增加。将招行和平安银行做一个对比,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端收益率为7.95%,而招行为5.89%。

目前,中型企业的市场利率大概在10%以上,招行投放在个人按揭上的资源无法提出,2014—2016年这部分投放的收入为5%左右,在当前个人按揭理财成本也接近5%的环境下,基本可以视为零收益。

不过,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认为,这正好体现了招行的稳健风格,他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经济下行时加大零售按揭贷款的投放份额,正体现了招行一贯的稳健作风,事后诸葛亮好当,但当时如此决策回避了不确定性。虽然效益不佳,但降低了坏账风险,比激进的同行日子好过得多。招行现在站在山顶看风景的姿态,正是由于当时的稳健决策形成的。

对标富国 估值存修复空间?

招商银行在发展零售业务之初,就是对标的美国富国银行,而两者的业务结构也的确极为相似。据中信建投统计,2017年上半年,富国银行的贷款占总资产的51%,招商银行为57%;富国银行的投资占比为26%,招商银行为25;富国银行的同业资产占比为14%,招商银行为7%;现金及等价物占比为1%,招行为0。

在盈利能力上,富国银行零售业务对营业收入的贡献较稳定,均维持在50%以上,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贡献率逐渐提升,从2007年的30%增长到2017年的52%左右。富国银行从2007年的65%逐渐下降到2017年的55%,两家银行的占比水平逐渐接近。

在收入结构方面,富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净息差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两者都注重零售业务,净息差变化率的趋势也基本相同,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富国银行从2007年的接近4.8%下降到2017年末的不足3%,招商银行从2007年的3%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2.4%。

最后,从资本补充方面来看,2009年以来,招商银行规模增速下降,资本内生效率提高,逐渐转向了与富国银行类似的“低规模扩张、低资本消耗”轻型化发展道路。

不过,招商银行与富国银行的估值水平却有着巨大区别。截至6月28日,招行市净率为1.31倍,排在所有银行中的第二位;市盈率为9.3倍,排在所有银行的第6位。对市场来说,招行的估值是否偏高一直存在争论。据中信建投分析,2010年至2017年上半年,招商银行ROE均值比富国银行高了8%,但是PB均值比富国银行低了15%。从趋势上来看,2017年招商银行的ROE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假设招商银行ROE保持稳定,即至少能维持在最低点2016年ROE16%的水平,则招商银行目前的PB估值低于富国银行20%以上。

同时,陈理认为,招行是国内银行中最像富国银行的,而且各项指标总体优于富国银行。“如果能够对标富国银行,招行的估值还能上涨50%左右。虽然去年招行涨幅较大,但经过近期的调整,股价再次被低估。”

综合来看,招行是国内零售业务最强的银行,即使是不甘落后、紧追不舍的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对营收贡献、营销成本、风险管控方面远远不及招商银行。如果说“得零售者得天下”,中国零售银行的趋势是“零售银行+金融科技”的趋势。未来零售银行的基本版图将会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零售集中度下降,第二集团市场份额上升,招行的发展空间依然可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