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券商自营业务占比超经纪业务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方斐 2018-05-20 08:20: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7年,30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增加额为255.12亿元,是营收实现正增长的主因;且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经纪业务成为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但未来自营业务的波动性可能会有所放大。

(原标题:券商自营业务占比超经纪业务)

2017年,30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增加额为255.12亿元,是营收实现正增长的主因;且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经纪业务成为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但未来自营业务的波动性可能会有所放大。

截至2017年年末,券商行业总资产为6.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00亿元,其中,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延续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1.44万亿元降至1.06万亿元。行业净资产达到1.85万亿元,比2016年年末增加2100亿元;净资本由1.47万亿元增长至1.58万亿元。

近两年,各券商为做大做强纷纷在金融科技、信用业务、自营业务方面加大投入。各证券公司主要通过上市、增发、配股等方式扩大公司的资本实力。中原证券、财通证券、浙商证券等成功上市融资扩大资本实力,此外东方证券、国元证券、西部证券等上市券商通过定增或配股的方式实现了资本金的补充。华泰证券、东吴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等公布定增预案,将积极融资扩张业务。未来,券商积极扩张资本做大业务仍然是行业的趋势。

券商业绩分化明显

2017年,证券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为3113.28亿元,同比下降5.08%;整体净利润为1129.95亿元,同比下降8.47%。30家上市券商整体营收为2812.59亿元,同比增长3.33%;归母净利润合计为911.92亿元,同比下降1.80%。其中,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等券商的业绩表现较好,净利润均取得了10%以上的同比增速。

但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的券商其推动因素有所差异,有的券商由于投资收益明显提升导致业绩提升,如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有的券商则由于非经常损益带来业绩的提升,如华泰证券由于江苏银行的股权增加净利润20亿元左右;也有的券商是由于具体业务表现强势带来业绩的相对提升,如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

而业绩降幅较大的为太平洋、国海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等。由于资本市场行情走趋,IPO核发放缓等因素,2018年一季度,多数上市券商的业绩有所下降,但各个券商的业绩表现仍然延续分化。一季度,30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合计达到600.1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合计达到188.63亿元,同比下降10.88%。多数券商的业绩出现了下滑,只有少数几家券商业绩实现正增长。西南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中信证券等7家上市券商业绩实现正增长,其余上市券商的业绩均是负增长。

2017年,30家上市券商营收增加额达到90.77亿元,经纪业务收入减少额为165.98亿元;自营业务收入增加额为255.12亿元,是营收能够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信用业务收入减少额为11.92亿元;投行业务收入减少额为80.37亿元。多数上市券商营业收入的下降主要归因于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收入的下降。

2018年一季度,股市行情走弱且IPO核发放缓,相比于2017年一季度业绩普遍下滑。股市走弱使得自营业务有所下滑,其次IPO核发放缓使得投行业务收入承压,此外,资金利率上升也使得利息净收入承压。总体来看,2018年一季度业绩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2017年,股市行情相对回温,尤其是下半年白马股更是走出一波持续性较好的行情,使得券商整体的自营业务收入提升明显,而经纪业务收入、投行业务收入、信用业务收入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行业整体来看,自营业务收入占比由17.33%提升至27.66%,超过经纪业务成为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经纪业务收入占比由32.10%下降至26.37%;投行业务收入占比由20.86%降至16.37%;信用业务收入占比和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基本持平。由于目前中国金融行业需要实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自营业务的波动性可能会有所放大。

经纪业务量价齐跌

虽然2017年整体成交额有所下滑,但2018年一季度基本持平。2017年全年股票成交额为112.81万亿元,同比下滑10.83%,日均成交额也下滑10.83%,仅为4623.35亿元。2017年,行业整体经纪业务收入为820.92亿元,同比下滑22.04%。2018年一季度,成交额为28.12 万亿元,同比增长7.16%,一季度平均每日成交额为4766亿元,相比于2017年全年的4623亿元同比增长3.10%。从30家上市券商整体来看,一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63%。

随着互联 网 金融的持续深化以及部分中小型券商的激进发展策略,佣金价格也承受了较多的降价压力。另外,行情逐步降温使得客户拥有更强的谈判能力。2017年全年净佣金率进一步下探至0.034%,同比下滑10.53%,下降幅度相比于前两年20%左右的降幅已经明显收窄。

目前行业整体的净佣金率接近万分之三,下调净佣金率带来的边际效应逐步下降,近两年来环比下滑幅度呈现逐步缩减的趋势,未来净佣金率的下滑趋势有望趋稳,一些券商的净佣金率出现了明显的企稳态势,如中信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证券等券商。佣金的价格战即将走向尾声,未来的竞争重点将转向服务,很多券商从线上和线下加强了对服务的资源投入,通过提升服务来打造竞争优势,从而保留和吸引客户。

上市券商2017年实现经纪业务收入656.9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0.17%,一些佣金市场份额同比有所提升的券商业务表现相对较好,如东方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等;一些佣金率降幅较小且市场份额较为稳定的券商业绩表现也相对较好,如中信证券、光大证券等。而一些区域性券商由于份额与佣金率的双重压制使得业务收入下滑明显,如山西证券、中原证券、西部证券、华西证券等。2018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整体实现经纪业务收入为159.5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兴业证券、长江证券等由于新设网点的业绩逐步释放表现相对较好,并实现了明显的增长。

IPO和债券承销互为对冲

2017年,IPO业务实现高增长,但2018年却成隐忧。2017年,股权融资总规模达到17224亿元,同比下滑18.51%。首发融资方面,得益于下半年较为稳定的市场行情以及IPO的核发提速,首发融资规模全年达到2301亿元,同比增长53.81%。增发融资方面,由于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监管政策趋严,定向增发融资有所收缩,增发融资规模全年达到12705亿元,同比下滑24.90%。2017年的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券募集资金分别达到603亿元和1252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

2018年以来,监管层每周平均核发3家左右,相比2017年平均每周7-10家的速度大为放缓。2018年一季度,IPO业务规模同比下滑42.77%,增发融资额也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形,一季度增发融资额为2552亿元,同比下滑48.03%,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出现明显的增长,二者合计融资规模达到892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3.5倍。由于IPO业务规模及增发业务规模的下滑,股权承销业务业绩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尽管债券承销业务规模有所下滑,但是改善趋势明显。2017年上半年,债市下行与“去杠杆”在供需两端压制了债券承销业务的增长。2017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承销的债券规模为17869亿元,同比下滑29.00%。下半年,利率结束连续上涨势头,并逐步进入稳定的区间,去杠杆对债券市场的冲击逐步弱化,这使得债券承销业务逐步企稳。2017年,券商债券承销业务规模达到4.86万亿元,同比下滑10.15%。

2018年以来,由于监管层积极压缩表外业务,贷款额度资源较为紧张,贷款利率有所上行,使得债券承销业务拓展出现了积极因素,另外,债券二级市场行情升温,为一级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一季度,券商债券承销业务规模达到8224亿元,同比增长6.11%。预计2018年的债券承销业务发展大概率好于2017年。

虽然IPO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债券承销业务规模和增发融资额下滑较为明显,此外,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也出现一定的下滑,所以行业整体业绩有所下滑。2017年,30家上市券商的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为339.33亿元,同比下滑19.15%。各上市券商的投行业绩普遍出现下滑,仅有华安证券、华西证券、浙商证券等少数几家券商的投行业绩录得正增长。业绩实现正增长的往往是由于债券承销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如招商证券和长江证券。

2018年一季度,由于IPO业务以及定增业务的下滑,30家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为51.66亿元,同比下滑29.02%。2018年全年,IPO业务却成为业绩隐忧,债券承销业务有望实现增长,但近年来费率有下降压力,这也使得2018年投行业务的整体业绩承压明显。

资管业务转型压力明显

近年来,资管业务规模一直处于增长之中,监管层为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控制金融风险陆续出台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等一系列监管措施。监管措施的陆续出台使得资管业务进入去通道和降杠杆周期,定向资管业务规模步入下滑通道之中。

2017年二季度至四季度,资管业务规模均出现了环比下滑,定向资管业务规模从2017年一季度的16.06万亿元逐步下滑至2017年四季度的14.39万亿元。同时集合资管业务规模也呈现逐季下滑的情况,业务规模由2017年年初的2.29万亿元下滑至2017年年末的2.11万亿元。在资管通道业务逐步下滑的背景下,集合资管业务也出现明显的下滑迹象,券商资管业务主动转型迫在眉睫。近期,资管新规开始实施,将进一步促使行业加快转型主动管理。

2017年,30家上市券商整体的资管业务净收入达到274.53亿元,同比增长8.75%。其中,华西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方正证券、中国银河等资管业务表现突出,同比增幅在50%以上;浙商证券、东北证券、申万宏源、西南证券等上市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降幅较为明显,降幅达到30%以上。2018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整体的资管业务收入合计达到65.21亿元,同比增长17.32%。各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延续分化格局,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等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东莞证券分析认为,海通证券的资管业务净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会计科目核算有所调整,东方证券资管业务快速增长我们估计主要是由于公司的资管业务规模增长所致,光大证券资管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计提业绩报酬所致。

信用业务规模平稳发展

两融规模全年保持小幅波动,同比微增。2017年年初,由于上证指数持续下行,两融业务规模开始逐步下滑,从9000亿元左右下降至8700亿元左右,随后随着白马股行情的展开,两融余额稳步攀升至10000亿元以上的水平,全年日均余额达到9367亿元,同比增长4.29%。2018年一季度,两融日均余额达到10271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13.07%。

股票质押规模延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股票质押业务从开展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17年年底,股票质押业务规模达到15977亿元,同比增长24.90%,增速相比于2016年已经明显放缓。各个券商的股票质押业务规模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2018年3月,股票质押业务新规开始正式实施,股票质押业务新规对股票质押业务规模的影响有限,有利于股票质押业务的规范发展。2018年一季度末,股票质押业务规模达到16226亿元,相比2017年年末仍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未来随着IPO核发的常态化进程,资本市场有望持续扩容,股票质押业务也将跟随资本市场的扩容而获得稳定的增长。此外,随着证券公司资本实力的扩充,股票质押业务有望更多地从表外转向表内,进一步提升股票质押业务的收入水平。

2017年,30家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合计达到290.98亿元,同比下滑3.94%。在信用业务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利息净收入之所以持平,可能是由于券商的资金成本有所提升,2017年,市场资金持续偏紧使得资金利率有所上行,这也增加了券商的融资成本。2018年一季度,两融日均余额同比增长,股票质押业务规模也有所增长,但仍然受制于资金成本的抬升,利息净收入同比实现负增长。30家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合计达到64.22亿元,同比减少25.64%。

自营业务不确定性大

自营规模有所增长,股市行情驱动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规模方面,30家上市券商自营规模合计达到18690亿元,同比增长11.52%,一些券商的自营业务规模在2017年增长明显,如东方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由于2017年下半年股市走出了一波明显的价值股行情,券商的自营权益类业务受益明显,其中,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的权益类投资收益增长较为明显。

2018年一季度,股市行情较弱,也弱于2017年同期,但是债市行情较强,并强于2017年同期,因此,整体的收益基本与2017年一季度持平。2018年,由于外围环境和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全年的股债走势也难以预料,因此自营业务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股市行情带来业绩增长。2016年,受制于股债两市的疲弱行情,市场整体收益率较低,证券行业的自营业务收入下滑较多。2017年,股市行情相对于2016年明显好转,这也带来自营业务收入的明显增长,30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929.52亿元,同比增长37.83%,其中,华安证券、山西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自营业绩表现较为亮眼,业绩增长达到1倍以上。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在权益类自营录得较好收益带动自营整体业绩增长。

2018年一季度,受益于股市行情的相对较弱及债市行情的相对较强,自营业务收入基本与2017年同期持平,30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合计达到174.14亿元,同比增长3.33%。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