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IPO观察 - 正文

天堂与“地狱”:趣店的上市风波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文景 2017-10-27 08:14: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天堂与“地狱”:趣店的上市风波)

10月18日,趣店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但随着一篇名为《揭开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场出卖灵魂的收割游戏》的文章刊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趣店商业模式和道德的争论,趣店也因此深陷舆论漩涡,间接导致股价暴跌,截止到10月26日,从登陆纽交所首日最高股价35.45美元跌至26日收盘价26美元。

趣店用惨痛的经历给我们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上市企业如何与公众、投资者以及媒体打交道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危机预防和公关着实要引起公司的足够重视。

IPO神话身陷舆论漩涡

10月18日,金融科技公司趣店正式登陆纽交所,开盘价为34.35美元,成功进入百亿美元市值行列。作为中国企业今年以来在美上市的最大规模交易,高调上市后,趣店遭受了持续盈利能力、现金贷争议等质疑。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媒体一篇名为《揭开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场出卖灵魂的收割游戏》的文章,该文质疑“趣店是在发放高利贷,认为趣店做的就是一种互联网次级贷款/(高利息小额借贷)生意,收割的是一群消费水平超出了消费能力的低收入群体。”为此,10月22日晚间,微信公众账号“卢泓言”发表了一篇对趣店的创始人及CEO罗敏的专访,罗敏借此对之前的一些争议进行了回复。但罗敏的回应并不严谨,非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加重了舆论对趣店商业模式的质疑,甚至在各方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下,变成了一场公众对趣店和罗敏本人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体围攻。而在这一场漏洞百出的回应过后,趣店再次做出了一个给自己火上浇油的公关决定——以“罗敏临时有事”为由取消了原本已经陆续要进行的CEO专访,数家媒体均在此列。趣店公关表示,“罗敏在静默期将不会再发声。”这一动作更加激起媒体对趣店及罗敏的声讨,甚至有媒体评论称这是一次伟大的IPO,却是一场失败的危机公关。

有评论总结称,公司本身业务就存在一定的天然缺陷,在这一场危机来临之前,趣店都没有做好潜在风险梳理,也没有对潜在风险拟定好应对措施,在危机到来时,没有和媒体、专业公关公司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并且过于高调、急于辩白、针对性有误等等。罗敏、趣店的投资人、趣店的公关层都成了这场舆论灾难的助攻力量,最终变成了一场公众对趣店和罗敏本人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体围攻。某种程度上讲,正是罗敏等人试图模糊校 园 贷黑历史、高调为36%利率辩白、声称不会强制催收把赖账当福利卖情怀、与京东对比、造富言论、反思不足态度不诚恳等等做法酿成了公司今日的危机。

趣店现金贷模式备受挑战

趣店的前身是“趣分期”,创办之初,它借激进的“地推”在校园市场中经营学生消费贷业务,但一系列问题逐步暴露,公众对“裸条贷”的愤怒,社会对“校 园 贷”的质疑,随着相关监管政策出台,校 园 贷被禁。许多校园网贷平台将重点转向消费贷和现金贷这两块业务。趣店创始人兼CEO罗敏也因时而动将趣风期改名为趣店,试图洗白上岸。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趣店集团提供两款产品,即现金贷(来分期)和消费贷(趣分期)。这样的产品使人不得不联想到“暴利”和“暴力”,高额的利息、天价的违约金和粗暴的催收引发了大家对现金贷与消费分期的激烈讨论。这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行业。

首先,众多现金贷和消费分期平台面临的风险挑战并不小。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市百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冰律师认为,消费贷存在的三大法律问题与风险:首先,“消费贷”平台向借款人收取高额利息以及滞纳金,若产生纠纷,向法院主张约定的利息和罚金,将不能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其次,“消费贷”是平台向借款人提供的一种不设担保、不设抵押的信用贷款,且针对的借款人群大多为没有稳定经济来源且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旦发生纠纷,诉诸法院,执行将会存在很大的难度;最后,“消费贷”平台经常会对逾期借款人采取暴力的催收手段,一旦过度,直接参与催收的平台工作人员以及平台的负责人或将面临刑事责任。

其次,趣店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监管层已对现金贷、P 2 P有明确的监管要求,但对于蓬勃发展的现金贷分支——助贷业务并没有明确的定性,未来不排除对助贷业务加以限制,比如限制持牌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提高助贷机构的经营门槛等。

最后,监管部门对于现金贷的监管并未停止。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公开表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今年4月1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提到: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

总的来说,业界对趣店商业模式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盈利的可持续性以及对蚂蚁金服的依赖上,而且监管越来越严,很多人担心这种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差,未来不可持续。

行业集体喊冤

随着趣店“现金贷”舆论问题发酵,不少同业公司也感受到压力。其中深圳一家正筹备IPO的消费信贷公司高层曾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现金贷在现阶段一定程度被妖魔化了,并不能把消费分期和现金贷归类成同一范畴。该人士表示:“分期消费属于有场景的借款,能够清楚地知道借款用途,且小额分散、风险可控。相比而言,现金贷不可预知用途,因此给风险控制提供了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现金贷都带着不良底色。一般违规的现金贷利率高,借款周期短,商业模式通过高利润覆盖高坏账,长远角度来说,现金贷获取的客户会越来越劣质,坏账风险也会越来越高。而正规的现金业务,是低利润,借款周期相对较长,商业模式是通过金融科技风控能力,筛选出海量优质借款用户之后,累积成可观的利润,这项业务在市场上有着相当大的需求。”

缺乏系统的监管规则是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平台都没有相对应的牌照,并不是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大多是拿着小贷公司牌照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并不归银监会和央行管辖,小贷公司牌照信贷对象要求是面向企业,开展消费信贷也超越了牌照限制。研究人士表示:“未来监管方向应该把地方的金融监管坐实,目前地方金融办也在转化成地方的金融监管局,对消费信贷平台,应该按照等同正规持牌金融机构的规则监管,要有系统的规范。对跨区域放贷、利率额度,催债方式制定明确的规则。”

不能将现金贷视为普惠金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现金贷大多是P 2 P网贷平台在做,对这些平台加强整顿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是备案,没有备案的要退出。对有备案的平台的贷款资质、资金流向应参照商业银行管理办法统一监管。”

最后,合规的分期消费业务是应该鼓励的,因为其增加了金融供给的主体,提供了金融服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