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前基金女掌门将秘密都说出来了:老司机这么做投资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7-01-23 08:27: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前基金女掌门将秘密都说出来了:老司机这么做投资)

【导读】在大跌之下,投资之路该如何选择?海外市场该如何投资?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些都是读者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基金报的读者中,除了有投资理财需求的小白之外,也有不少是有意或已在投资圈内的业内人,如何更好地了解投资、理解经济成为不少读者所关心的内容。而在目前萎靡不振的市场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海外市场,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究竟在大跌之下,投资之路该如何选择?海外市场该如何投资?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些都是读者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上周四(1月12日),富汇财富总裁王鸿嫔做客中国基金报粉丝群,无论是对于敏感话题,还是努力进入投资圈者的提问,都毫不避讳地坦然分享了自身的投资逻辑和个人多年投资经验,并给后辈们提供了宝贵了意见。现基金君将当日文字实录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学习前基金女掌门的“独门秘籍”。

内容提要:

1、海内外市场今年宜回避债券市场。

2、2017年,A股可能预期不会有太大的行情,但是做基础的建仓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3、人民币全球资产配置,QDII基金是一个不错选择,但布局需要真正走出“大中华区”。

4、关注股票未来的成长性,而不是过去的分红。

5、债券不等于无风险,买入债券需要看好底层资产及信用评级。

6、所谓止盈的时机跟技巧,就是能够克服人性的贪婪跟恐惧,体现在买点跟卖点选择。

7、对投资者而言,关注国外先进的金融期刊,以及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公开信息,并做一些记录,对更好的了解金融信息有帮助。

8、性别与商业经营的能力并无太大关系,重要的是性格和对于投资的决断。

9、国内外环境导致融资难度提高。后市我们看好的主流是大消费以及与老年化相关的投资,人工智能、自动化这个领域,以及医疗行业等。

一. 市场看法和投资

1、网友“梅哲”:

1) 根据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划分,有复苏、繁荣、滞胀、衰退四个周期,请问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哪个周期?

2) 如果我们需要投资中国A股,你认为2017年A股市波动区间大致在多少点位?

3) 自从量化基金引入中国,2016年是此类基金业绩最出彩的时候,无论从1、3、5年业绩增长,还是整体基金排名来说都比较靠前。你能和我们简单说下量化基金盈利模式以及今年是否能继续投资此类基金吗?(因为历年股票型基金业绩冠军都逃不掉“冠军魔咒”)。

王鸿嫔:所谓全球的经济周期,实际上它每个市场不太一样。从去年开始,美国已经进入加息的波段,导致利率上行,因此在债券市场,都会提醒投资人多加注意。这是全球市场上的大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从2008年之后,为了能够挽救这个世纪型的金融风暴,全世界的央行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所谓的QE。QE经过几轮后,基本上确定要退场,而美国率先退场使得美国的利率开始攀高,也带动了美元的提升。这样的压力对全球主要的工业国,包括我们国内在内的投资活动都有一些影响。所以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如果你要去配置海外市场的话,包括国内市场也是一样,一般来讲我们认为在未来这一年,债券市场是回避为好。

第二个问题,对于A股的指数,我们主要是看大的基本面环境,而不是单纯预测指数波段空间。不过2017年来讲,A股可能预期不会有太大的行情,但是做基础的建仓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经历15、16年的大调整,还有人民币贬值压力、通胀的预期压力等,都导致我们认为2017年可能不会有了不起的大行情,但是市场慢慢进入良性循环,所以有利于入市。

针对量化基金的问题,现在国内量化的品种也非常的多。量化基金表现的也有不同的差异,但其根本还是在于它的模型是怎么建立,它的算法是怎么样去衡量。之前国内最大的压力在于对冲工具较少,致使策略不能很好地发挥,但现在由于市场归于比较正常,所以量化的模型会回归到正常表现的阶段。

2、网友“半个文青”:请问怎样看待最近很火的FOF基金以及智能投顾,这些林林总总的机构是在炒作概念呢还是有业绩支撑?

王鸿嫔:FOF是在国内比较新的基金品类。它主要的思路还是沿袭海外先进市场的模型。FOF基金现在国内发展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所谓的子基金可以去投资的、选择的品种非常受到局限性,什么意思呢?在国外做FOF基金,可以选择的资产类别,风险特征的产品非常的多。比如说,在国外的FOF,它可以在全球市场之中去选择标的物。可是在国内并没有这么多的,九成以上,或者是几乎百分之百,你只能选择人民币的产品,你只能在人民币的比如说固收、货币基金跟股票基金中选择做配置,所以FOF基金现在只是有了雏形,但没有达成在币别之间和不同市场之间的分配。

至于智能投顾基本上是从国外有了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开始。意思是用机器,用系统来做投资决策,减少人为情绪上面的干扰。但智能投顾的基础理念目前还停留在从基础的问卷,去了解你的风险特征,最后再做风险的匹配。也就是把投资者自己主动的投资风险特征跟产品做匹配。

智能投顾再往下发展,就是所谓的AI(人工智能)。这样的机制并没有成熟。目前所谓的智能投顾,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比较初级的,了解你的风险特征,然后跟产品的风险特征做匹配。至于所谓的AI的部分,各家有不同的算法,到现在都还是在一个等于说大浪淘沙这样的阶段。但我也不认为是炒作,它确实有这样的一些理论改进,能够减少人为判断的失误。

举个例子,人性在投资上最大的,两个心魔,一个是贪婪,一个是恐惧。在市场高位的时候你不敢卖出,在市场低位的时候你不敢买进。所以这两个就希望能够有所谓的AI人工智慧,能够减少你人性上面的贪婪跟恐惧。所以投资人可以在市场上有大起大落的时候,例如说像2015年那样的市场行情,市场飙到4500点以上的时候进行尝试市场上的只能投顾,看它是不是可以果断的让你抗拒这个诱惑。

3、网友“Matt”:现在很多私募基金公司在融资端非常困难,从您的角度而言,在没有太多高净值群体资源、机构资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另外,想请问您未来5-10年您比较看好,且退出率较高的行业有哪些?具体细分下来哪个板块投资风险更小?

王鸿嫔:私募基金的融资在国内外都有融资难度提高的问题。因为之前、主要国家的央行都在印钞票,因此资金的成本降低,所以很多的新创事业,不管是A轮、B轮、C轮,甚至到D轮,泡沫化都非常严重。这个问题不是只有私募基金,其实各个产业都有。

就根本上来说,还是在于你在本业上是不是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问题严格讲起来,如果做股权投资或者是做VC创投的朋友,是比较适合回答的。我在这边是以我们作为投资人,投资机构,帮客户选择产品的一个角度来做参考。我们在过去其实也接触到一些股权基金,还有私募,PE类的,创投类的,普遍来讲我们比较谨慎。就是它如果估值偏高的话,我们基本上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宁愿不赚这个钱。

至于细分板块,可能还是在创投,或者是PE项目的研究员会比较清楚。不过大的方向,其实在二级市场跟一级市场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好的主流是大消费中与老年化相关的产品,还有人工智能、自动化这个领域相关的,包括医疗行业等。在这些行业里面也已经有相当多的公司投入,所以事实上良莠不齐状况频出,在选择上有一定困难度。对一般投资人,如果不是太有时间的话,简单的方式是买已经上市的,因为已经上市的公司它已经度过最艰苦的生存期,相对的资讯也比较透明。

4、网友“大绵羊”:请问资金是否也能通过选不同的几只基金,建立起一定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如果可以,怎样建立这种投资组合?还想请问下,定投止盈时机的选择有没有什么技巧呢?

王鸿嫔:其实很多投资人关心资金如何进行适当的配置,这个话题真的像老生常谈,实践可行的观点认为是做基础的配置。在股、债、货币市场现金工具之间,可能三三三,三三四等等不同比例。如果是加上海外配置,用不同工具在国内跟海外市场,六比四、三七、五五,等不同比例进行基础的配置。

如果你的资金已经出去海外,但你对海外市场又不是很了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买一个国外的指数型基金,比如说美国SP500,或者是纳斯达克相关的,或摩根斯坦利相关的这种指数型基金。那国内呢,因为指数型基金它还不够发达,所以你可以做一些标配的产品。或者投资ETF的产品,简单来想,投一个指数,相当于投资了全市场。

定投在什么时候卖掉很关键。有一个很简单的指标了,就是当市场如果出现大家抢购基金的时候,通常是市场的高点,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退出了。所以定投的投资逻辑跟前面问到智能投顾等等,都是一样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有解决的方法,也会提出各种的警示,关键是当它提出警示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动作。我们用一个比较生活化,白话的讲法---我们早上起床会上闹钟,闹钟它时间到就会响,可是赖床的人他就是把它按掉之后继续睡。所以这不是机器的问题,还是回到人的问题,当它触碰到它提出了这个买点跟卖点的时候,你是不是真的去执行。所谓止盈的时机跟技巧,其实没有什么鲜明的技巧,就是能够克服人性的贪婪跟恐惧,包括买点跟卖点都是一样,希望这样讲对投资人有所帮助。

二、关于海外市场

1、网友“ACTIN”:如果持有人民币,如何进行全球配置?

王鸿嫔:如果持有人民币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可能最简单的方式还是投资QDII基金。目前国内的QDII基金其实品种还不是很多,我看到国内即使所谓号称全球资产配置的基金,它的侧重性还是很高。举例来说,有的投港股的基金,大中华区的比重还是相对偏高。所以如果想要做全球资产配置的话,倒不如去买一个QDII基金,它在大中华区的比重是比较低的。

因为如果是想投资海外市场,把钱交给这个机构,它再换成外币,然后再转回来投港股,或者是变成QFII再申请回来,这个是比较荒谬的事情。因为你变成一来一往,倒来倒去,交易成本就非常的高。而且考虑到投资者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基础的避险,基础的分散,所以投资标的在大中华区的布局可能不宜太高。

2、网友“好风好水”:问一下用美元买的全球高收益债的QDII产品现在还可以买吗?谢谢!

王鸿嫔:我不是很清楚说你具体的是哪个产品。所谓的高收益债基金,全世界过去这十几年发行的非常的多。那它到底是什么?其实在国外债券是有评级的,评级机构有Moody,标准普尔等。那高收益债的评级大概是B-或者是C级的,另外有一个名词是叫做junk bond (垃圾债券)。所谓的垃圾债券并不代表它是垃圾,而是说它的相对风险比较高,所以很多我们的高收益债券基金,你看起来它的涨幅比较高,但是它相对的信用风险也都比较高。

如果是用美元买全球高收益债券基金,还是要仔细看它的投资标的。因为在香港发行的有一些所谓的高收益债券基金,号称说的定期配息,是拿你的本金来配,这里面是有误导投资人的嫌疑,所以我们要注意它的投资的类别。投资者要在所谓高收益在的月报或者季报公布时关注其投资品种,比如它的债信评级在B-以下,B-、C级的占比是多少。如果在C级的占比越高,它的相对的风险较高,当然C级债券它的债息也都比较高。

另外,有的公司会根据地理区域来分。所以如果是在主要工业国以外的,比如像拉美洲、南欧等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债券比例偏高的话,要比较小心一点。其余的例如投资美国的债券基金,即使它在美国发行,但是有可能是别的国家的公司或者是政府到美国去发行,对投资者而言,你要特别去看它的底层资产,如果不是很理解的话,你就是看它的债信评级。

这个问题是非常的好,因为我碰过非常多的投资人,只要看到所谓的债就以为是安全的。但是对不起,所谓的债它如果很多是在B-以下,C级的话,它的波动性是很高的。这类的基金它一年跌百分之二十几也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并不是说债就是保证收益的。

3、网友“负笈海外”:

公募合资基金公司借助海外资方资源技术的整体情况如何?哪家结合得比较好?通过公募QD在海外投资上是否对私募有优势?

您曾管理的上投和摩根合资的上投摩根基金,在大陆是排名最前的合资公司吧,为何QD一直做得极差,比如上投亚太的基金经理原是台湾金融人才,却近十年亏损,而上投在海外投资上也毫无建树,是管理、能力问题还是政策、体制制约呢?请身为亲历者的王总仔细分析一下。

纵观两岸三地甚至海外,目前做全球配置,王总认为的最佳落脚点在哪?适合的方式有哪些?

王鸿嫔:这个问题比较长,我也是摘要的来回答。像所谓公募合资基金公司,现在家数有几十家之多,我不是每一家公司都了解。当时在做合资公司的时候,主要希望结合本国的市场及国外的技术。在技术引进方面,比较看重海外的投资操作,不单只说它选股的能力,更多是风控的能力、账户的管理和投研的系统配置等。因为我现在也离开公募基金,也不太好特别来说明。就我过去服务的上投摩根基金的话,我认为它还是算是中外合作的一个较好的结合。

至于亚太优势基金,当然可能国内的投资人是会有很高的不满意度,其实在投资评估方面,我们会把绩效和JP Morgan所有全球的账户比较。以这个基金来讲,当时它全世界,至少我离开之前,根据每月追踪,它的绩效表现是中上。换言之,如果你对这个不满意,认为是上投摩根它表现不好,这个我没什么好去闪躲的。不过它的根据还是在,因为它是照JP Morgan全球资产配置的逻辑去走的。同时,因为当时公司只有这个产品,所以在追踪时,拿它与同类型产品作比较,必须说它并不是最好的,那也不是最差的,但是可能表现的结果并不如预期,但也是整个市场的调性。

关于做全球资产配置的落脚处,我不知道理解对不对。因为在全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就是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尤其在亚洲的新加坡跟香港,资本的进出是相对最为自由的,所以所谓的最佳落点处,在亚洲我们比较近的就是香港跟新加坡这两个市场。另外这两个市场它也可以得到全球的投资人的信任,是因为它背后的法规以及监管的体系让投资人信服。所以不只是基金的投资,还有各个公司在上市时也会比较多选择在这些公开市场发行。

三、投资经验及个人经历分享

1、网友“能吃是件好事”:金融高管中男女比例失调,女性占比明显较小,根据您的过往经验来看,请问女性专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一般有哪些长处和短板?谢谢!

王鸿嫔:不只是金融业,各个产业都是这样。不过在最近这几年,可以看到从国家领导人到财富五百强女性高管,女性的比例都在提高。这就证明女性在商业经营的能力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以我多年来接触投资者的经验来看,男女并没有太大差别。

一般大家说,女性好像比较感性或情绪化,可是在投资这个领域其实不是的,我也接触到很多女性投资者非常的果断。她的投资报酬率也非常的好。所以就经理人本身,性别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还是性格和对于投资的决断,以及对于趋势的掌握和判断力。

就我自身经验来看,可能好的研究员并不见得是好的基金经理。因为做好的研究员需要面面俱到,把事情想的非常的周到,可是做投资经理、基金经理有的时候甚至在资讯不完整的情况之下做判断,和做研究员的时候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2、网友“Lucia”:对未来1-2年想赴大陆金融圈工作的清大同学,有什么建议吗?如何快速了解大陆的就业市场,并做准备?

王鸿嫔: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的金融圈工作,得对市场有基础的观念---进任何一个市场都要从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了解当地的投资人。内地市场有一个比较特殊,就是相对来讲比较封闭。有一些市场的特性跟和台湾及国外不尽相同。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我们刚才前面在谈FOF的时候提到,因为它现在资本账还没有完全开放,所以在国际化,全球资产配置的解决方案相对较少。又比如刚兑这种中国特色市场规则,需要你去慢慢了解并适应这样的市场氛围。

做的准备跟进入各个行业都是一样的,多补充自己,多做基础知识,尤其专业领域的补充。

3、网友“陈辉”:富汇财富作为一个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如何根据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给用户匹配的方案,还是个号称是为用户服务但是本质上是谁的佣金高就力推谁的产品的机构,和其它第三方理财机构相比有什么优势?说实话,我对你在上投的印象主要还是认为你很强势,可能是你们台湾管理人的一种习惯,我看了一些介绍,你从上投退下后,在家中相夫教子,修身养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一个人的本质性格还是很难改变,你以后的公司发展是注重营销体验还是什么?

王鸿嫔:关于这个问题,第一个所谓的财富公司本质上是谁的佣金高就力推谁的产品的机构,理论上是,但实践上就要看各个公司的机制是怎么样。一般来讲,公司如果是上市之后,以创收盈利这些数字为量化的指标为优先的时候,客户满意度就很容易被牺牲掉。举例来说,我知道有很多,尤其在欧洲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公司不是为了上市,而是走小众路线的合伙人制度,没有很大的创收压力,基本上它跟客户的关系很好,有客户可以继续留存。客户继续把钱交给他们,是他们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而我们也想做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而过去我在大的公司做,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只能推荐自己的公司,所以等于算是一个产品代表的角色。现在我们累积多年的经验,希望能够坐在桌子的另外一边,担任客户代表的角色。我的收益来自于客户,而不是依靠产品。

总体而言,我们现在成立的富汇财富,我们到现在十二个产品,有固收类、债券型、可转债、量化基金等不同的风险特征的产品,几乎每个月有一支新产品,有不同的风险特征。整体来讲,到目前90%以上的客户都是赚钱的,可能赚多赚少有不同。目前一律都是找老基金经理合作。

这个也某些程度回答了我自己喜欢跟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合作,我自己的钱会投在哪里的问题。(见网友“王茜”的问题)老实讲我现在合作的对象都是我以前可敬的对手。虽然以前我们可能“恨他恨的牙痒痒”,但是因为他们绩效都不错而且现在大家都出来给自己打工,为自己的客户服务,所以就可以在开放的平台上互相合作。

目前合作的基金经理,不管是传统的投资,或者是传统的股票,或者是可转债,或者是量化基金,都是有十五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经历过至少三个市场的循环。所以这个某些程度也回答有以为网友问到的,我自己是否有比较佩服的同业基金经理,在人民币的产品里面,是的,有一些,我只要佩服他的,我就会去找他是否可以管我客户的钱。大体是这样的选择方式和合作理念。

4、网友“王茜”:好多老基金净值都快接近2了,基金就是不分红,基金的分红实施考量都需要考量哪些?

王鸿嫔:分红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可能起到避税的作用。但是投资者有必要了解到,在2007年的时候,大比例分红的理由,其实是“用心不当”的。比如说净值不管是两块、三块,那时候甚至四块的基金,它大比例分红,目的就是为了要把净值打回一块钱,让客户觉得说比较便宜,增加购买量。可是这是非常奇怪的逻辑,因为如果这个基金好的话,其实不管是一块钱或者四块钱,它的涨幅是一样的。

一些投资者有一个比较不健康、不正确的逻辑,认为说一块钱涨到两块钱,比两块钱涨到四块钱要难,但其实它的涨幅是一样的,都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比较重要的还是在它实际的投资绩效,为什么我前面讲说如果是为了大比例分红,只为了把净值降到一块,以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这是不道德的。因为它进来的资金大批的涌进来,它反而稀释了前面投资人的获利。尤其你在市场上面,比如说在四五千点的时候,你选择大比例分红,看似好像立刻拿到很多的钱,可这意味着这些钱没有好的股票可以投资,其实对投资人是不利的,尤其是对于老的投资人,事实上是有所亏欠。

千万不要忘记,你一定要对未来比对过去看得比较重,要关注其成长性。像现在Apple的这个股票,国外很多像道琼斯这些股票,它甚至到美金一百块为什么还有人买,因为它还有成长性。所以你如果只是看它价格买的话,那应该去买很多ST的股票,它不是更便宜吗?但是这个是不对的,我们都知道。所以希望投资人在分红这个策略上面要特别注意,事实上有些分红是居心不正的,可能要非常的小心。

5、网友“柳平”:我看好中国公募基金的未来,但是基金投资传递到千家万户特别困难,请教除了大范围的投资者教育以外,还有哪些路径可以触达? 在您看来什么方式比较简单有效?

王鸿嫔:基金的投资它有几个大的发展,当然教育普及是持续要做的。我们看国外市场的例子,比如说最典型的美国,在政策上,尤其在90年代它实现了401k计划成为基金普及的大里程碑。国内其实不太好的一个现象就是刚兑,作为很多投资人说那我干吗要买基金,我把钱放在理财产品,我也可以拿到他认为是无风险的,但是所谓的无风险其实并不是没有风险,而是因为这个风险现在其实是由政府和国家来承担。所以其实更多的教育并不只是针对基金的教育,其实是在投资人整体,其实是整个社会对于风险自担,风险自负这样一个意识的教育,非常需要普及的。

6、网友“显克有终”:做为普通投资者对各种金融信息,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基本信息?或是关注哪类信息平台较好?谢谢。

王鸿嫔:这位群友问到的问题是很典型的,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信息不够,而是信息太多,不知如何选择。除了普通投资者之外,还有一位渠道经理等也有这样的疑惑。我认为你还是要对金融讯息保持一些信心,可能有一些资讯要观察一阵,其实这没有绝对的好坏。像我个人,和我基本上二十年比较老的朋友,我们大概会持续性的去阅读像有些国外的一些期刊,国外的这些资讯。我们早先的时候其实比较辛苦,因为没有中文,我们就是读原文。现在有个好处,因为很多国外大的,包括《华尔街日报》,包括《经济学人》,包括英国的《金融时报》等等,它已经都有中文版,所以你可以透过这些中文版本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那在国内也有一些媒体,有一些专业的平台,都有一些很不错的一个资讯。

另外,各个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公开讯息也可以参考,可以花一点时间做一些记录。但是任何的机构,任何的所谓的基金经理,他不管是讲得再牛再好,或者它过去的经历再牛再好,更重要的还是它现在的实际的表现。有很多过去很牛的基金经理,但他后面整个市场手已经钝了,已经不太能够发挥好的绩效,这样的例子也常常是有的。

我也建议我一些老朋友。有一些公司当它看好一些市场的时候,你稍微要记录一下,现在还好,都有网页可以记。比如像2017年,现在正好大家各家都发布对2017年市场的看法,那你可以把它留下来,等到今年年底,12月后你再回来验证市场是不是照它这样讲。你如果持续观察个两年、三年、五年,其实这个投资机构的投资能力,到底好坏多少,或者它专长什么,不专长什么,你就有自己的定见。这是为什么我们自己在选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发现比如说这个基金经理他擅长A股,那他过去一直在A股的表现也很好,那不管牛熊都表现很好。那他突然跑来跟我讲说现在我也要去做什么海外市场,我也要做股权投资,我就会害怕了。那你不要装着一副什么都会的样子,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问题上面有一些群友有问到一些个股的问题,一些细节操作性的问题我不会回答,因为这我不擅长,我也不敢乱回答。

以上林林总总,以有限的时间,我尽量精简地回答各位的问题。也希望这些问题都能够满足各位的疑问,也欢迎其实在今天结束之后,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持续的交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