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5日收盘,索通发展(603612)报收于27.38元,下跌3.83%,换手率6.43%,成交量32.05万手,成交额8.96亿元。
当日关注点
- 来自交易信息汇总:9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4亿元,占总成交额11.62%。
- 来自机构调研要点:公司力争2025年实现预焙阳极产量340万吨、销量350万吨,当前多个合资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 来自机构调研要点: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布局“固态电解质+先进负极”材料体系,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开展深度合作。
- 来自机构调研要点:“铝用固废低碳提锂”示范线已建成,技术成果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 来自机构调研要点:公司正在为头部eVTOL主机厂定制设计薄膜电容器,目前处于方案设计阶段。
交易信息汇总
资金流向
9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4亿元,占总成交额11.62%;游资资金净流入2226.1万元,占总成交额2.49%;散户资金净流入8178.17万元,占总成交额9.13%。
机构调研要点
- 公司2025年力争预焙阳极产量340万吨,销量350万吨。与吉利百矿合资的广西6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土建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可覆盖西南地区并出口海外市场;与华峰集团合资的江苏索通32万吨预焙阳极项目筹建稳步推进,将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与阿联酋环球铝业签署《联合开发协议》,一期规划产能30万吨,二期拟新增30万吨,最终合作尚在洽谈中。
- 公司以固态电池为核心切入未来产业,构建“固态电解质+先进负极”关键材料体系,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锂——碳酸锂——铝固废提锂”全链条,以及“CVD硅碳负极——多孔碳——低值碳质前驱体”技术路径。
- “铝用固废低碳提锂”项目已建成年处置1,000吨铝用固废的示范线,相关技术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认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行业推广。
- 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深度合作,聚焦硅基负极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合成及界面相容性匹配技术攻关,依托北京研发中心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
- 薄膜电容器产品已应用于家电、通讯和新能源领域,部分高压安规类和直流支撑电容已进入一线新能源汽车厂商供应链。针对eVTOL新兴领域,公司正为某头部eVTOL主机厂定制设计薄膜电容器,已完成数字模型设计,后续将加大资源投入推进产品开发与客户导入。
- 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主要因新增产能建设支出,2025年上半年重点推进广西6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建设,此前湖北、陇西及索通创新二期项目已陆续转固投产,运营情况良好。
- 参股公司武汉众宇动力申报的《氢燃料电池船舶安全高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入选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此前已获中国首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双方正就在富余电力制氢加氢、天然气掺氢燃烧、氢燃料电池重卡物流等场景的合作进行探讨,有望形成氢能应用示范。
- 石油焦供给受原油品类、消费量和炼化工艺制约,呈刚性特征;需求端受益于电解铝产业链景气及锂电池负极材料快速增长,预计价格中枢将震荡上行,稳中有升的价格环境对公司经营具正向作用。
- 湖北索通100万吨煅后焦项目尚未实现100%达产,计划于2025年底全面达产;该项目不纳入公司500万吨预焙阳极签约产能计划。
- 公司当前预焙阳极在产产能为346万吨,距离500万吨目标仍有差距,广西60万吨、江苏32万吨项目在建或筹建中,与阿联酋环球铝业合作的一期30万吨项目正在推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