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还有这些工作要做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袁源 2020-05-25 08:40: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冠病毒大流行是全球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危机。

5月18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中表示,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

今年两会期间,公共卫生危机是热点话题之一。5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迅速行动,下一步将通过立法、修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在全球化时代下,人员流动频繁,继SARS、新冠肺炎之后,未来仍可能再出现新型的传染病,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

如何尽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建立更为健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对未来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是值得讨论的重要话题。

五方面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本次疫情中,在国务院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民协作,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将疫情控制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最大程度降低了损失。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也被广泛讨论。

毕马威医疗保健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与疫情抗争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预案体系可执行性较弱,疾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反应不够及时,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有待提升,医疗资源的统筹协调不够顺畅,医疗物资的储备严重缺乏等。

姚凤娥建议,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顶层设计。首先要搭建起多层次的预案体系,明确应急管理机制和各部门的职责;其次要注重可操作性,将重点放在更细致的实施要点和行动计划的制订上;然后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疾病谱、医疗水平等要素,制定本地化的方案。

二是健全应急体系。事前,需制定好统一的标准和原则,明确应急响应体系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有助于跨区域协作;制定启动各级应急响应的标准,有助于分级应对;建立人员抽调机制,有助于团队的快速组建。事中,运用智能化的手段提升疾病监测和预警能力,按规定流程快速组建指挥中心,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展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协调救治体系、保障体系和控制体系积极应对,并及时向公众公布。

三是协同救治体系。在疫情的初期,疾控系统应当密切关注当地各级数据的变化,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的病例进行溯源分析;指导实验室的生物学研究,加强对疾病的了解。随着疫情的进展,医疗服务体系需要配合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入应急状态,及时发现、识别和诊断患者,服务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疫情应对的需要。疫情末期,医疗服务体系要逐步恢复到常规状态。

四是动员控制体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治的三大要素。在控制传染源方面,及时划定控制区域,严格隔离患者,是疫情控制的关键点;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通过交通管制限制远距离传播,划分区域推行网格式管理,控制人员聚集和流动可大幅度降低近距离接触传播的风险;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一方面通过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等方式加强群体防护,另一方面通过公众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控能力。

五是强化保障体系。在物资上,要做好管理、储备、采购和生产、运输、追踪以及分发等工作。在正常状态下,要做好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在疫情中,要第一时间明确物资的存量及消耗速度,预估物资缺口,并进行紧急的采购和调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接管物资的生产工作,提高效率。财政上,各级政府需及时启用应急储备资金,计算资金缺口,并明确筹资渠道以及用途。人员上,需要协调相应的人力资源以保障应急状况下的人力需求。科研上,积极推进诊断试剂盒、药品、疫苗的研发,建立应急申报和使用机制。

公共卫生医疗体系

仍面临挑战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卫生大会发表的《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中表示,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

面对这一不可避免的未来,如何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体系的整体协同性,如何实现医疗资源的应急转化,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是公卫医疗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

姚凤娥认为,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有待加强,医疗资源需要高效的统筹配置,医疗机构内的平战转化不够顺畅,医疗物资的储备和调用机制不够完善。

此外,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毕马威在刚刚发布的《康复医疗 趋势引领新蓝海》报告中指出,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在大众康复意识、康复医学人才、康复设备、产业链发展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其他国家有一些可借鉴之处。比如,英国在应急法制体系和基层医疗服务方面较为完善。日本作为一个极具危机意识的国家,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服务体系的建设上较成熟,可执行性强。美国在应急经费筹集和管理上具有一套较为完整和高效的体系和机制。

疫情的应对与每个企业、每个民众也同样息息相关。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相关企业,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资源能力;对于非相关企业,也需努力做好应对工作,保存实力,在疫情结束后,快速复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姚凤娥认为,相关企业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多个方面予以应对。

在事前,居安思危,强化危机意识。在企业层面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预留风险应对资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好战略物资储备并及时更新。

在事中,第一,要设立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对内对外发布信息;第二,及时跟进最新政策,积极响应;第三,科技赋能,探索远程办公等新型工作方式;第四,业务调整,重新评估产能和产量,做好应对措施,具有多个业务板块的企业应根据疫情期间的需求变化调整工作目标和计划;第五,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互相通报最新情况,及时提示履约风险;第六,成本控制,压缩非刚性支出,保证现有资金尽可能维持企业长周期的运转;第七,了解员工健康情况,并提供必要援助,采用线上的方式开展招聘、培训等工作,通过轮岗轮休、弹性工时、年假调剂、调整薪酬等方式,减少人力成本;第八,资金回笼,清收应收账款,必要时申请银行贷款,变卖企业非必要资产,保证公司现金流。

在事后,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有序复产复工,调整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稳定人心,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为员工提供健康保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资本力量2019年度评选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