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娃哈哈抢购美国酸奶巨头

美国有机酸奶第一品牌可能要姓“中”了。

5月10日晚,中国乳业“大哥”伊利股份公告称,拟斥资8.5亿美元收购达能旗下的美国高端有机酸奶公司Stonyfield。

无独有偶,食品巨头娃哈哈集团似乎也对高端酸奶市场情有独钟。正着眼收购外国公司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5月9日表示,正与美国乳制品企业迪恩食品(Dean Foods)商洽,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随着近年来常温奶业务增速的放缓,酸奶业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乳企把目光瞄准了高端酸奶。为此,中国食品巨头更多地把战略向海外。

据了解,中粮集团也在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准备“大干一番”,其曾公开表示,将斥资100多亿美元拓展海外,重点市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

此外,光明集团从2009年开始便加快国际化战略,频频“出海”。

争相竞购Stonyfield

对于为何要并购Stonyfield。

伊利回应称,一切以公告为准。

而达能、迪恩食品也均未对此置评。

根据伊利公告,伊利股份有收购Stonyfield全部股权,但目前还处于前期投标的准备阶段,能否中标还存在不确定因素。

与伊利同时竞购Stonyfield的还包括迪恩食品。迪恩食品在2013年剥离了旗下的白波食品(WhiteWave Foods)之后,反而觊觎达能剥离的Stonyfield,试图重回有机乳制品领域。

有意思的是,迪恩食品本身目前又是娃哈哈竞购的对象。

迪恩食品是白波食品的前东家,依靠收购美国各地的牛奶品牌起家,公司在美国建有70个工厂,拥有超过50个地方和区域品牌,以分销液态奶、冰淇淋、果汁、茶、饮用水等为主业。在美国38个州、波多黎各和西班牙拥有超过120家分店。

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6年全球乳业20强名单显示,迪恩食品位列第十位,而伊利排名第八位;目前,迪恩食品在中国几乎没有业务。

贵为美国有机酸奶第一品牌的Stonyfield为何引起伊利和迪恩争相竞购?

公开资料显示,Stonyfield创立于1983年,2001年被达能购入股份并逐步控股,2016年其营业额约为3.7亿美元(约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5000万美元(约3.45亿元人民币)。

作为达能收购白波食品交易中反垄断协议一部分,在2017年3月31日时,达能首席执行官范易谋曾表示,出售Stonyfield是迅速完成白波食品收购的重要一步。而今年4月12日,达能已经宣布完成对白波的收购,因此出售Stonyfield势在必行,而伊利下手最快。

而娃哈哈一直对乳制品领域情有独钟。

抛开最早的AD钙奶和后来为其带来巨大利润的营养快线,娃哈哈近年来相继推出了爱迪生奶粉和爱迪生奶酪酸钠。关于乳品领域的海外收购,迪恩食品也并非进入娃哈哈视野的首家公司,宗庆后此前也曾透露过有意收购澳大利亚乳品生产商。

酸奶商机

“如果伊利股份能够成功将Stonyfield收入囊中,那伊利股份的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将大幅提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伊利瞄准达能的有机酸奶公司,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增加高端酸奶业务,因为常温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目前,中国酸奶市场增长率已领跑全球,且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目前酸奶也是整个乳制品行业增长最快的子品类,一二线城市酸奶的市场增速达10%-20%,三四线城市则高达30%-40%。

众多乳企巨头纷纷看好并进入高端酸奶市场,明治、伊利、达能、蒙牛、新希望乳业、通用磨坊、光明乳业等均试图布局高端酸奶,争食这块“蛋糕”。

而酸奶市场的空间也非常可观,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15年,中国酸奶市场规模已达800亿元,占液体乳市场三成左右,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900亿元,在液体乳市场中占比将达到五成。根据蒙牛乳业年报,2016年酸奶业务为蒙牛贡献了约149亿元,相比2015年的115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而同期常温奶的增速仅有约12%。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国产酸奶从技术、品牌到物流方面的发展都已经到位了,塔尖这块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做。”

朱丹蓬表示,酸奶的功能非常多,成长空间非常大。

尝到甜头

目前,国内乳企有海外疯狂抢购的意思。

澳优乳业已经成功“拿下”荷兰乳企海普诺凯。而有消息称,澳优乳业前高管陈远荣花了2亿元全资收购了新西兰“蓝河乳业”(Blueriver Dairy)。而光明乳业完成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

从目前情况来看,乳业海外并购还是比较成功的。

比如,2016年,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02.07亿元,同比上升4.30%;实现净利润6.75亿元,同比上升36.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3亿元,同比上升34.63%。其中新莱特乳业贡献很大。

具体来看,2016年,光明乳业境内营业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境外实现营业收入27.99亿元,同比增长44.9%。

光明乳业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光明境外控股公司——新莱特乳业2016年营收近28.44亿元,净利润超过1.8亿元。

澳优乳业似乎也在拓展海外业务上尝到了“甜头”。

澳优乳业2016年年报显示,实现销售增长30.3%至27.4亿元,其中18.2亿元来自中国,剩余9.2亿元全部来自海外(占比在34%左右)。

澳优乳业首席财务官王炜华表示,由于澳优乳业去年开始逐步进军海外市场,预计公司在内地的销售比重将由现在超过80%的目标减至65%。“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将加码海外市场”。

沈萌表示,中资企业如果单纯依靠自我成长,可能周期更长,不确定性也更多,而如果可以嫁接先进的研发技术,国内乳企巨头可能打破高端产品的瓶颈。

“目前,特朗普政府鼓励外国企业投资美国,所以伊利此次参与竞购比较乐观,不过伊利目前还只是处于竞购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沈萌强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