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中期买进信号再现!关注政策受益题材股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玄铁 2022-08-13 14:14: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期买进信号再现!关注政策受益题材股)

红周刊 特约 | 玄铁

8月11日,金融板块超预期领涨,沪综指再度上穿半年线,发出中期买进信号!谨慎来看,类似风格突换只是暂时性超跌反弹,市场远未到迎来全面牛市的政策窗口期。

中期买进信号再现?

“一根大阳线改变三观!”周四沪综指大涨1.6%,重上有牛熊分界线之称的120天半年线,在最近6个交易日里走出五阳夹一阴的强势行情,发出中期买进信号。

谨慎来看,沪市更多是跟随美股上涨。纳指在8月4日进入技术性牛市,收盘较6月16日的谷值上涨逾两成;其后连跌三天蓄势回调,周三再度以收盘暴涨2.89%的强劲表现,确认牛市重现。

从宏观逻辑来看,美国7月份CPI数据好于市场一致预期,同比上涨8.5%,环比持平,较6月份的同比和环比分别上涨9.1%和1.3%的数据,明显回落。通胀拐点出现和加息减缓的乐观预期开始主导美股格局。

美股能否再看高一线?道琼斯市场数据统计显示,自从1974年以来,纳指经历17轮技术性牛市,在牛市信号出现后的一周、一月和半年的上涨概率分别是52.9%、82.4%和82.4%,涨幅均值分别是0.6%、4.82%和14.16%,涨幅中位数分别是0.13%、5.71%和13.12%。在牛市信号出现后一周内续跌的8次佯攻行情中,在2000年至2001年科网股泡沫破灭时中出现4次,两次出现在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二轮熊市的最大跌幅分别是78.4%和55.8%。

国际视野中的A股估值

数据显示,纳指自去年11月22日至今年6月16日的最大跌幅为34.8%。同期道指最大跌幅未及两成,牛市泡沫仍未破裂。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周期里,道指牛市泡沫会否破灭?若答案是否,则意味着上半年“美股跌→港股跌→A股跌”的反馈链将修正。

细看三地股指走势图,2015年年中是分水岭。

和当时的峰值相比较,纳指、恒生中企指数和沪综指截至8月11日的累计涨幅分别是150%、-54.4%和-36.6%。A股港股弱势下跌的主因,是宏观去杠杆陆续从股市、楼市深化至网络金融业。

港股走势比A股还弱,恒生AH股溢价指数牛市格局难改。其从2014年7月24日的低位88.72点,最高涨到今年3月15日的153.88点,周四收于144.84点,年内跌幅仅为1.47%,但2019至2021年的年度涨幅分别为8.51%、9.94%和5.18%。可见,A股较H股溢价率持续高企,无疑加深了场外资金的观望情绪。

估值底可能跌到何方?

在深沪两市市净率排行榜上,最低前十位中,有4家地产股和6家银行股,市净率均在0.4倍至0.31倍区域。同股同权的A+H股估值对比显示,“金融三傻”中的权重股一再超跌,仍未跌到极限。以逾千亿市值的证券、保险和银行巨头代表为例,中信建投、中国人寿和民生银行的A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4.5倍、12.8倍和2.91倍,三者较H股分别溢价332.8%、179.4%和67.8%。

国际视野中的A股估值

作为周四攻关行情的主力,权重板块证券、保险和银行板块分别上涨5.31%、2.61%和1.42%,彰显在关键点位的护盘号召力。目前,三者市净率分别低至1.1倍、0.72倍和0.33倍,年内跌幅分别是18.94%、11.55%和4.92%,均是“市值低估价+股价低涨幅+机构低配置”的三低板块,政策扶持和股价弹性均付之阙如。

在2008至2009年和2014至2015年的大牛市行情中,金融权重股持续领涨,催生全面牛市,期间A股单日成交峰值往往是熊市谷值的十倍,这需要增量巨资入场配合,带来的救市成本更是惊人。证监会本月定调:“目前股市有涨有跌是规律,对正常的波动政府不宜也不应干预,不能花钱买指数。”这预示着重启指数牛市并无政策基础。

截至8月11日,深沪流通市值较2015年峰值增长21.83%,融资去杠杆却是A股常态。深沪融资余额的峰值是2015年6月18日的22666亿元,占两市流通市值之比为4.24%。2022年新年开盘第一天的融资余额即是年内峰值,为17190亿元,占比为2.29%。截至8月10日,融资余额为15263亿元,占比降至2.22%。在最近一个月里,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分别为-220.91亿和149.75亿元,撤离A股和增资港股的资金偏好非常显著。

中长期来看,金融股周四上涨难改A股存量博弈格局,政策受益题材炒作才是投资主线。所谓箱体震荡中的存量博弈,无非是差钱效应下的“十个坛子五个至七个盖”的腾挪行情,大盘越上涨越差钱。若是出现超预期政策刺激利好,往往形成资金面的趋势放大效应。

8月11日,大港股份强势拉出连续第八个涨停板至20.2元/股,股价较4月27日的谷值4.85元/股上涨逾3倍,主因是美国“芯片法案”出台,引发A股炒芯热。游资助力炒作题材股,绝非散户横柴入灶式蛮干,而是拉政策虎皮作大旗式敛财。类似炒作在基建龙头浙江建投和新能源车龙头中通客车上曾充分演绎,两者年内最大涨幅分别是6.1倍和6.26倍。

无独有偶,中概股尚乘数科最近上演史诗级“崩盘”,其以每股7.8美元招股价在7月15日在美上市,8月2日最高涨到2555.3美元,本周三最低跌到160美元。无业绩支撑下的股价大涨必伴随大落,是多数妖股的宿命,中外股市莫不如是。

(本文已刊发于8月13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