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上市公司掏出17亿,沈老板、陈老板、林董秘各分走18亿、11亿、6亿!光靠改名就能发大财?蔚蓝锂芯:你在教我做事?

来源:市值风云app 作者:木鱼 2022-07-07 10:26: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从上市公司掏出17亿,沈老板、陈老板、林董秘各分走18亿、11亿、6亿!光靠改名就能发大财?蔚蓝锂芯:你在教我做事?)

风云君每天帮老板拎包,看富婆们来来往往,时间久了,大都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甚至不夸张的说,基本能混个眼熟。

但前几天,风云君聊到一家叫做$蔚蓝锂芯(002245.SZ)$的,竟一点印象都没有,差点没接上话,砸了自己的招牌。

原来,这家上市公司本名是澳洋顺昌,2020年底才更名蔚蓝锂芯。


(数据来源:炒基之前也能搜一搜的市值风云APP)

风云君百乐门代客泊车多年,别的不行,唯独眼光毒辣,看人极准,对这种追着市场热门不断改名,恨不能让十里八乡都知道他有概念的,一抓一个准。

再看一眼蔚蓝锂芯更名之后,便开始蹭蹭蹭蹭往上爬的股价,就更不用多想了。

总之,风云君就先把话放这里了,今天的故事很精彩,看完保证不后悔。

一、嘴上说不走,身体却很诚实:沈老板美滋滋套现18亿离场

1、三份股权转让协议,成功卖壳

2020年9月,在更名前三个月,陈锴(又名CHEN KAI)接替沈学如,成为上市公司的新一届实控人。

这位陈老板也不是啥外人。

蔚蓝锂芯在2002年成立时,有两位发起人,分别是澳洋集团、香港昌正。

而这两位发起人的实控人,分别是沈学如、陈锴。

2019年2月20日,前沈老板控制的澳洋集团曾白纸黑字、一身正气的表示,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不放弃上市公司的实控权。

表现上看,沈学如是在2020年9月才正式交出实控权,确实没有违反承诺。

可事实上,沈老板这句话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人家的卖壳大计,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上演了。

不偏不倚,就在承诺前的18天,也就是2019年2月2日,上市公司曾披露澳洋集团的股份转让协议,计划向绿伟有限转让9,865.59万股,持股比例从32.22%降至22.22%。

受让方绿伟有限,实控人就是陈锴陈老板。也就是说,陈老板这时候已经默默开始接盘了。

这一把,沈老板套现4.44亿元。从此沈老板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套现的愉悦。

半年后,2019年9月17日,澳洋集团又向吴建勇协议转让了5.00%股权,持股比例继续降至17.34%。

与此同时,澳洋集团与吴建勇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签署这份一致行动协议的目的很“单纯”:因为另一边的陈老板手中已经控制了上市公司17.16%的股权,与沈老板单独的17.34%持股已经相当接近。

如果不签署协议,恐怕自己卖壳的计划就要被暴露了。

时间到了2020年7月23日,那份“不卖壳”的承诺已然到期好几个月了,沈老板也没必要再掩饰了,干脆亮出了底牌,直接交出了控制权。

这一次,澳洋集团继续向绿伟有限转让了5%股权,持股比例进一步减少至12.34%。此时,上市公司正式易主陈锴。

这两次,沈老板分别套现2.20亿元、1.94亿元,总金额增加至8.58亿元。

2、底牌一亮,解除一致行动,“我已撤离,感觉良好!”

这笔交易在2020年9月4日完成登记的。

说巧不巧,也是在同一天,澳洋集团解除了与吴建勇的一致行动协议。

解除的目的很明显,因为这份一致行动协议此时已经完成它的“使命”,继续存在的话就是人家退场路上的绊脚石了。

而摆脱了束缚之后,沈老板的下半场表演也正式表演开始!

四天后,也就是2020年9月8日,澳洋集团直接扔出了一份减持预披露公告,计划减持4,000万股,占比4.08%。

随后不久,澳洋集团又签署了一份《股份转让协议》,向潘小兰转让5.00%,作价2.19亿元。

此番一气呵成,沈老板的套现金额顺利增加至10.77亿元。

加上此前的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减持,澳洋集团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5.72%。

直到2021年3月3日,澳洋集团的减持计划已经实施过半,持股比例降至3.35%。

3.35%的意思是:澳洋集团的持股比例已经不足5%,我沈老板以后的减持,就不用再向大家汇报啦。

这一轮二级市场减持后,沈老板又有了2.47亿元的进账,套现金额增加至13.24亿元。

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澳洋集团的持股还在不断减少,2021年末降至1.62%,2022年3月末降至1.35%。

参考各自期间的最低股价,沈老板至少又能完成2.13个小目标。

再加上2020年之前,沈老板还曾减持过部分股份,大约3.13亿元。

至此,沈老板的套现金额涨至18.5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沈老板手中仅剩1,401.85万股。参考当前股价,市值约3个亿。

回顾这减持频率,你们觉得,清仓减持还远吗?

二、新任实控人陈老板的发家史

1、6倍溢价的现金收购,4个小目标到账

这边的新一任实控人陈老板,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可不止发起人、接盘人那么简单。

早在2016年,上市公司曾从绿伟有限、苏州毅鹏源两位手中,分别收购了江苏绿伟锂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绿伟”)26.67%、13.33%股权。


(江苏绿伟原股权结构)

有意思的是,原持股66.67%的股东绿伟有限,实控人就是陈锴。

收购时,江苏绿伟的净资产只有2.17亿元,收益法评出15.20亿元的估值,增值率超600%。

也因此,绿伟有限、苏州毅鹏源分别到手4.00亿元、2.00亿元,且是实打实的现金。

收购股权的同时,上市公司还对江苏绿伟增资了2.00亿元,持股比例升至47.06%。

2、轻松完成8个小目标,隐藏大BOSS终现身

三年后,也就是2019年,上市公司又计划收购江苏绿伟的剩余52.94%股权。

此次收购又被称为“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不用怀疑了,风云君没写错,虽然52.94%这个数看上去并不少,但的确属于少数股东权益。

因为虽然收购比例不足50%,但在江苏绿伟的3个董事会席位中,上市公司独占两个,所以拿到了实控权。

要说这并不是刻意为之,应该没有多少人相信。但读完整个故事你会发现,这个安排完全不值一提。

这一次,又是高溢价收购。截至2018年末,江苏绿伟的净资产增加至8.14亿元,评估值也升至22.06亿元。

鉴于是收购少数股东权益,所以关于江苏绿伟的商誉仍为5.97亿元,没有变化。

这一次,绿伟有限、苏州毅鹏源分别收获7.76亿元、3.88亿元,且又是现金。

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江苏绿伟增加的净资产中,有2.00亿元来自上市公司的增资?

或者说的不好听点,上市公司真金白银投出去的钱,竟还要自己花钱买回来,这符合常理吗?

而此时的陈老板,显然是另一种心情:不知老铁们有没有发现,区区两步交易,陈老板就已经悄悄从上市公司手中拿到了11.66亿元现金。

与上面那位又是承诺、又是一致行动、又是股权转让协、才套现十几个亿的相比,陈老板才更像是一位“大BOSS”啊。

三、一场策划已久的阴谋?

而风云君看到接下来的两条信息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

第一条是,苏州毅鹏源竟然也是上市公司的关联方。

其实控人是林文华,时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及董秘,角色之重要应该不用风云君多说了。

另外,林总监也是陈锴目前的一致行动人之一。

换句话说,江苏绿伟是上市公司从自己的两位重要高管的手里买来的。

而关于这位江苏绿伟,就是风云君要说的第二条信息。

江苏绿伟的主营业务是为江苏天鹏提供锂电池检验和包装服务,其实主要资产就是江苏天鹏。

其中的关键信息是,江苏绿伟成立于2011年,而江苏天鹏成立于2006年。

或者说可以这样说:陈老板和林总监看上了江苏天鹏这块锂资产,于是联手成立了江苏绿伟,收购了江苏天鹏。

那么,陈老板和林总监,为什么没有喊上沈老板呢?人家可是有“永不退市+奉旨乞讨”的免死金牌在手的香饽饽哟!

别着急,风云君再为大家做个复盘,老铁们心中就有答案了。

从结果来看,沈老板指挥下的上市公司,花费了17.65亿元现金,将江苏绿伟收入囊中,陈老板则成功拿到其中的11.66亿元。

注意,这笔交易是在2019年完成的。也是在那前后,沈老板开始筹划卖壳,最终套现18亿元离场,陈锴控制的绿伟有限接盘了其中的6.38亿元。

现在,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

沈老板、陈老板、林总监分别到手18亿、11亿、6亿现金,而后两位还收获了一家坐拥“锂”概念的上市公司。

是不是觉得,这突然就成了一场三赢的交易。

有赢就有输,谁是输的那方呢?

风云君给个小小的提示:上市公司掏了17.65亿元。真金白银那种。

再一想,这个局,有没有可能是沈老板、陈老板、林总监坐在一起,商讨后的结果呢?

嗯,风云君知道,老铁们心中已经有答案了。

四、不是新能源锂电池的锂

还有最后一个关键的问题:上市公司斥资17.65亿现金,买回来的是江苏绿伟,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两次收购时,江苏绿伟都做出了业绩承诺。其中,2016-2018年,江苏绿伟合计实现净利润3.67亿元,完成率101.96%;2019-2021年,合计实现净利润7.72亿元,完成率128.71%。

可以看出,第二次收购时,江苏绿伟的业绩承诺有很大提高,但完成率不降反增,从这一角度来看,确实还不错。

熟读老粉们都知道,喜欢单刀直入的风云君,马上就要开始标志性的转折了——也不全是好消息。

从上文可知,江苏绿伟主要经营主体是江苏天鹏。公告显示,其生产锂电池电芯所需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均需要从外部采购。

听了这么多年的新能源,外行的风云君都知道,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这些可是锂电池最核心的原材料了。好家伙,怎么都是外采?!

从这个角度来看,江苏天鹏并没有掌握什么牛×的技术。

再一看下游,那就更有意思了。

江苏绿伟的主要产品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方向,经验是小型动力系统,举例来说,就是电动工具、电踏车、电动车、清洁电器、便携式储能等等。

你没看错,这里的锂离子电池,是3C类锂电池,跟新能源汽车的那个锂电池完全没有毛关系。

对此,江苏绿伟也表示,从2013年开始,江苏天鹏已经开始研发汽车动力锂电池,并已有多款车型选用公司产品,这也是收购时的一大看点之一。

但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虽然3C类锂电池的市场也不小,上市公司2021年的业绩增长也是受益于此。

但是,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相比,不论是整体规模,还是产品技术方面,他们能是一个LEVEL的吗?!

五、持续并购真相只有一个——业绩下滑

那么,上市公司原本是做什么的呢?

答案是:金属物流配送。可以说与锂电池八竿子打不着。

当然,这与市场热门也没有太大关系。哎呀呀,这可真是白瞎了上市公司这块“永不退市+奉旨乞讨+蹭热点万能牌照”了!

于是,2013年,上市公司开始向当时的大热门——LED转型。

为此,上市公司投资了LED外延片及芯片产业化项目,一共两期,合计总投资超18亿元。

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大量新能产能投入后,LED芯片价格一路下跌。因此一期项目的收益并不好,大约只有承诺效益的一半。

而二期项目直到2017年11月底才完成建设,但此时,LED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

上市公司的LED业务毛利率,在2018年大幅下滑,2019年直接跌为负毛利。

也因此,这一项目的收益大大不及预期,承诺效益为8.75亿元,但截至2021年9月末,累计实现效益只有2,832.59万元,连承诺的零头都不够。

再联系业绩表现,风云君发现,上市公司转型LED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业绩下滑。

2013年,上市公司的营收、利润均是负增长。

但显然,进行的并不顺利的LED业务,并没有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太多的改观。

2016年,净利润再次出现下滑。巧合的是,这一年,其并购了江苏绿伟,进入锂电池行业。

2021年,蔚蓝锂芯实现营业收入66.80亿元,同比增长了57.20%,实现归母净利润6.70亿元,同比增长了141.09%。

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同比增速,2021年的业绩都是历史最佳,金属物流、LED、锂电池三大业务都有贡献,其中以锂电池最多。

不得不说,毕竟是上市公司了,拥有业绩下滑的资本,不行就转型呗!再不行还有并购呢!你看这不就看到效果了吗。

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曾经有多辉煌并不重要,能不能持续辉煌才最重要。

陈老板未能否戒掉套路,好好经营,喜欢狗拿耗子的风云君,会一直关注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蔚蓝锂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