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手机、公有云及视频网站成最大利润推手,美国“大科技”三巨头Q2成绩单超预期

(原标题:手机、公有云及视频网站成最大利润推手,美国“大科技”三巨头Q2成绩单超预期)

美股“大科技”龙头在疫情恢复阶段的业绩为市场关注,继1-3月的季度财报“超预期”后,有关4-6月的季度财报被寄予厚望。美国当地时间7月27日,苹果、微软、谷歌三大巨头公布“成绩单”,期内,智能手机、公有云服务、电子设备、互联网广告的销售表现不俗,也再次打破市场有关收入和利润的预期。

不过,上述股票自4月以来已经连续上涨,因此在“超预期”财报发布后,市场并未大幅追捧股价上升。当地时间7月27日,苹果收报146.77美元、盘后下跌2.09%,微软收报286.54美元、盘后微升0.16%,谷歌收报2735.93美元、盘后微升0.92%。这三大股票目前市值依次为2.43万亿美元、2.16万亿美元、1.83万亿美元,是美股市场上规模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

苹果担忧芯片短缺

最新的财报显示,在4-6月的这个季度中,苹果实现营收814亿美元、按年增长36%,高于分析师预期的738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17.44亿美元,按年增长93%。季报反映iPhone仍然是苹果公司“顶梁柱”产品,全系列产品创造了高达395.7亿美元的收入、按年大增49.78%,其中能使用5G服务的新款iPhone销量不俗。

这份财报是苹果2021财年的第三份季报,市场评价认为创出多项佳绩,包括总营收创历史最高、服务收入创历史最高、iPhone销售同比激增近50%,此外,每一条主要产品线的年增长率都超过12%。

苹果CEO Tim Cook在财报电话会上的表态,更是刺激市场对5G手机的憧憬,他称:“5G仍在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5G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人们考虑买苹果手机的因素。Tim Cook称,iPhone 12 pro和iPhone Pro 12 Max销量强劲,他且补充指出中国消费者青睐iPhone 12 Pro。财报数据也显示,在整个大中华区,苹果当季营收147.6亿美元,同比增长58%,这其中既包含手机产品,也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其他产品。

尽管如此,苹果对下一季度业绩做出了相对保守的展望。该公司首席财务官Luca Maestri称,尽管预期下一季收入仍将强劲增长,但力度或不如4-6月这个季度这么强。他强调,芯片短缺或有影响,有可能限制iPhone和iPad的出货量。

公有云和互联网广告市场蓬勃

微软和谷歌的业绩反映,公有云服务继续爆发增长,而疫情后的互联网广告则普遍涨价。

微软同时公布季度和全年业绩,涉及4-6月的一季,以及截至6月30日2021财务年度全年。在4-6月期间,该公司收入为461.52亿美元、按年增长21%,净利润为164.58亿美元、按年增长47%。在整个2021财年,微软的总收入为1680.88亿美元、按年增长18%,净利润为612.71亿美元、按年增长38%。

微软业务多元化、有多项主打产品。软件方面,包含Office系列产品、社交软件领英等在内的商用产品获得147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25%;服务器和云服务板块,收入174亿美元,按年增30%;在Windows电脑和云、Xbox游戏机及服务、搜索、Surface产品方面,总收入141亿美元,按年增9%。

值得留意的是,微软当前提供的公有云服务Azure在全球市场排名居前。Garnters数据显示,2020年微软市占率19.7%、是仅次于亚马逊云的第二大公有云服务商。在最新的季报中,Azure收入按年增长51%,不过微软没有披露具体数值。

谷歌方面,4-6月的这个季度中实现总收入619亿美元,按年增长62%。尽管市场对本季度广告修复力度已经有了较高的心理准备,但谷歌此次业绩仍然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556亿美元收入。经营利润继续向好,共实现218亿美元,利润率进一步提升至31%,略超出市场预期的29%。

对于谷歌而言,互联网广告是最大的业务板块。互联网广告的复苏力度大超市场预期,实现收入504亿美元,按年增速达69%,虽然有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导致,但剔除掉该影响,本季表现仍然不俗。

视频网站YouTube是谷歌旗下资产,该平台上广告增长势头最亮眼,按年增速高达84%。第三方数据显示,YouTube在美国本土成年人中的渗透率已从2019年的73%上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81%。谷歌公布称,YouTube当前月活已超20亿。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编辑:陈庆梅)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