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银行净息差受累于存款成本上行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银行净息差受累于存款成本上行)

截至本文撰写时为止,银行的三季报还未披露完毕。但是,从已经披露三季报的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看,基本所有银行的净息差都出现了环比下行。而其中有些银行的环比下行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股份银行中的平安银行在第二季度单季的净息差为2.71%,而第三季度单季的净息差为2.62%;又比如,国有银行中的工商银行中报披露的净息差为2.29%,而到了三季报披露的净息差为2.26%。

通过计算(计算过程见下文工行分析部分)可以得到第三季单季净息差在2.20%左右。现在,银行的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1.第三季的环比息差下行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2.这些原因未来,特别是明年将如何发展?3.银行是否能稳住净息差?下面笔者就以平安银行和工商银行为样本进行分析。

平安银行资产收益率下行过快

平安银行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属于信息披露非常详细的,这给投资者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方便。平安银行的三季报第25页,如图1所示,首先观察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可以发现,平安银行三季度净息差下降9个基点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下降所致。平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为5.17%比第二季度下跌了10个基点,而负债成本三季度为2.62%,低于二季度的2.64%。

图1:平安银行3季报净息差 

接着再看细分项,资产收益率中下跌的主要是贷款利率环比跌了19个基点。其他的资产类别要么持平,要么上涨(比如债券投资)。但是,由于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所以,最终资产收益率出现了环比下行。对于负债成本,存款利率第三季度2.48%,环比增加了2个基点。造成总负债成本下行的是同业存单利率第三季度环比下行了26个基点。

对于平安银行来说,主要问题在于资产收益率下行过快,负债下行有限。所以,展望未来,平安银行的净息差取决于负债成本下行的力度是否可以弥补资产收益下行带来的损失。从目前看,经济还在下行过程中,明年经济可能依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贷款收益率(特别是对公贷款)持续下行很难避免。而负债成本这块,存款成本还在上行中。同业存单三季度的利率 3.15%和目前加权平均3%左右的收益率已经没有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如果没有外部因素介入,平安银行的净息差明年持续缓慢下行或无法避免。

工商银行负债成本环比提升

工商银行的信息披露不如平安银行详细,所以投资者需要自己做一些计算,利用披露的数据获取需要的结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工商银行第三季的净息差到底是多少?在计算前需要做一个假设:银行的生息资产增长是匀速的,考虑到工行资产增速8%,每个季度平均增加2%。设第三季度净息差为x,根据净息差的定义有方程:

2.29*t*181/365+x*t*1.03*92/365=2.26*t*1.01*273/365

其中t为中报的生息资产,解方程可以得到x=2.20%。所以,工行第三季度单季的净息差在2.20%左右。接下来,投资者要想知道第三季净息差环比下降的原因就需要根据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环比变化。通过检索工商银行今年来的3份季报可以得到表1:

表1:工商银行的利息收入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三季度的利息收入环比增幅为3.13%,而利息支出环比增幅4.98%。但是,这中间需要考虑一个问题:第三季度的计息天数为92天,而第二季度的计息天数为91天。因此,在看息差数据变化的时候要排除计息天数差异产生的干扰。从单日看,利息收入环比增幅为2.01%,利息支出环比增幅为3.84%。

根据前面的假设,基本上单季生息资产环比增幅在2%左右。所以,基本可以判断工行第三季度的资产收益率环比是持平或者微跌的,而负债成本显然是环比提升的。工行的负债结构中,存款占比超过7成。很显然,工行的负债成本提升主要是存款成本提升的原因。而且,三季报中工行的活期存款余额环比负增长也从侧面证明了存款成本的提升。

通过2家银行三季报的净息差分析,可以看出银行业目前面对的共性问题包括:贷款收益率下行、存款定期化和成本上升、同业成本难以继续下行。这些因素,在未来1年如果没有外部因素干扰,变好的趋势基本没有。

银行业如果想要在明年维持住净息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配合。所谓天时就是寄希望于国家的经济能够摆脱当前“滞涨”的窘境,经济复苏是银行息差提升的根本。而地利是指希望央行通过释放流动性继续压低银行市场间的同业成本。最后的人和需要银行自己调整资产结构,例如增加收益率更高的零售贷款的投放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