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并非“无风险套利”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盘和林 2019-08-23 19:35: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并非“无风险套利”)

8月9日,科远智慧收到深交所问询函,就其购买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计利息7.7%,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投资风险进行问询。8月21日,科远智慧发布回复公告,回复称公司不存在到期未收回情形。科远智慧只是众多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的一小个剪影,近年来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理财开展较多,今年以来已经有1023家上市公司组成了“千家军团”,发布了8014条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金额5340亿元,科创板更是主力军。

在笔者看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本身是一种合理的市场行为。判断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行为,虽然不能一刀切,但上市公司如果长期热衷理财则也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隐患,使得公司实体业务增长在资金端缺乏助力,进而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可持续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上市公司买理财并非稳赚不赔

事实上,从 2011年开始,随着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收益水平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数量和金额日益高涨,2018年,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规模上升到1.67万亿高度。但进入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热情稍有退却,沪深两市购买理财产品公司家数、持有理财产品数量、认购金额总数这三项指标同比下滑。

虽然2019年上市公司理财热情稍有下降,但是上市公司“理财热”依旧在持续。这是因为一方面投资理财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虽然理财产品的总体收益率在下降,但是相对于仅1.5%左右的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理财产品3%至5%的收益率明显更具吸引力。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在获取大额收益的表象背后亦存在着资本金损失及财务分析困难的风险。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并非稳赚不赔。

目前投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结构性存款、协定存款、定期存款、组合型保本理财、大额存单等类型,去年资管新政出台,监管层明确资产管理业务要打破刚性兑付,规定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没有一个理财产品的收益是万无一失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及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一旦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就会出现预期收益难以达到或损失全部利息的情况。

并且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也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主要由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组成,购买理财意味着上市公司将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投入了“理财市场”,这不仅违背了投资者的初衷,也将购买理财的资金损失风险转接给了投资者。

过度理财将给公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虽然万事也不能一概而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本身是一种合理的市场行为。判断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行为,需要联系行业背景、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理财产品期限和理性以及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但不可否认,热衷理财也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隐患。

目前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投资理财产品时都选则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安全性和流动性上都有一定的保障,并没有出现大面积脱实向虚的情况,同时,购买理财能提高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赢利点。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提振作用只是短期的,并不稳定也不长久。上市公司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把购买理财产品作为现金管理手段,如果长此以往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而荒废主业,大手笔扎堆购买理财产品显然就不合情合理了,过度理财有可能造成了公司实体业务增长在资金端缺乏助力,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可持续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振兴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还是监管部门等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引导、规范和监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谨防度依赖,避免脱实向虚,以确保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本文作者系知名经济学者、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