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财险身陷漩涡:净利润暴跌碰上董事长被捕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8-05-09 22:54: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华安财险身陷漩涡:净利润暴跌碰上董事长被捕)

日前,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精达股份(行情600577,诊股)”)发布的一份公告在保险业朋友圈炸开了锅。

一家主营电磁线业务的上市公司,怎么跟保险业扯上了关系?

根据精达股份的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李光荣的上述涉案行为与公司无关。李光荣目前在公司不担任任何职务,不参与公司实际经营活动,对公司生产经营不产生影响。

5月8日下午3时,《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事致电望城区检察院。该院再三表示:“李光荣不是经由我院批捕,网上的报道有误。”记者随即追问,李光荣是否被批捕,被谁批捕,对方回应称,“不知道,看不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光荣是否被批捕?被谁批捕?与保险业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华安财险“躺枪”

净利润连续3年暴跌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方证实,李光荣确实已经被批捕,关于被谁批捕,官方的说法就是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至于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为什么否认,多位被访者也不能给出解释。

那么,精达股份实控人李光荣怎么扯上了保险?

公开资料显示:精达股份与华安财险为“兄弟公司”,第一大股东均为李光荣持股98.6%的特华投资。李光荣是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财险”)董事长、执行董事,公司法定代表人。

华安财险第一时间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公司已于4月26日接到股东单位特华投资的函告,知晓李光荣确实被捕。但华安财险未明确告知批捕李光荣的单位是否是望城区检察院。

华安财险成立于1996年,是我国第一家民营控股的财产险公司,总部在深圳,注册资本金21亿元,主要经营各种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农业险、意外伤害险、短期健康险和再保险业务。

根据最新披露的2017年业绩报告,华安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15.7亿元,比去年同期102.75亿元略有上升,但是公司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净利润为4182.2万元,2016年公司净利润达2.92亿元,2015年公司净利润达7.42亿元。

净利润大跌是否与公司董事长被捕有关?

对此,华安财险一位行政管理部员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华安财险的净利润近年来出现骤降,但作为中小险企,能够在越来越小的保险市场份额之下保持盈利,在员工内部看来,已属难得。”

不过,根据最新一期的偿付能力报告,华安财险2018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为-1.1亿元。

华安财险有关负责人在回应《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是受到商业车险费改的影响,华安财险在主要业务承保方面的综合成本率在近年有所攀升;二是华安财险在近年采取了偏防御的投资策略,在确保投资安全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偏低,导致公司整体利润有所波动。

所幸的是,华安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还在安全线内。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9.00%和252.15%。

5月9日,华安财险新闻发言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进一步澄清,李光荣的涉案行为属于个人行为,与公司无任何关联。华安财险目前也没有接到任何司法机关通报和询问。

事实上,在李光荣被捕之后,华安财险已经按照公司章程,其职务由副董事长代行。华安财险新闻发言人表示,“李光荣被捕不会影响公司经营,目前该公司业务一切正常。作为公司董事长,李光荣其实并不曾参与公司经营,公司的经营班子由总经理童清带领,一直很稳定”。

起底华安财险

三大资本相继入局

李光荣被批捕,将华安财险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家业绩不佳的公司背后隐约浮现出三大资本——华系、海航系以及德隆遗系。

2002 年,华安财险股权发生重大变化,民营资本进驻华安财险。当年,一家神秘投资公司一举拿下华安财险70%的股份。这家投资公司没有名气、不熟悉保险业务、且成功规避保险监管,收购了超过10%的保险公司股份,在当时引起业内关注。

这家投资公司正是李光荣控股的特华投资,李光荣本人第一次携特华系资产进入保险业。随后,2004年,李光荣出任华安财险董事长,勇于“试水”非寿险投资产品“新玩法”,推出一款叫做“华安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保险”的理财产品。因大量销售投资型产品,甚至不惜压缩常规业务,华安财险在短期内获得了超额收益。

有这样一组数据,华安财险在短短2年内,不仅平衡掉了公司之前在车险经营上的全部亏损,在2006年出现了近8000万元账面溢利。从2004年7月正式推出这款非寿险投资产品至2007年,该公司累计销售理财型产品达到218亿元。

2007年,华安财险的全年综合收益率达到惊人的32.5%。同年,这项产品停售。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国内资本市场大幅下挫,华安财险也迎来因大肆销售投资型产品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不得不从2009年开始回归常规业务。自此,华安财险也步入“不温不火”状态,风光不再。

2009年,华安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危机,仅为-43.46%。2010年稍有好转,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9.41%,但仍在100%的监管红线之下。不过,华安财险的偿付率危机很快得到了解决。

2011年末,华安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飙升至478.8%。知情人士给出的解释是,华安财险受让两上市公司股份、增发8亿元次级债、增资扩股,并引海航系资产入局。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华安财险增资扩股,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酒店”),分别持有华安财险12.50%、7.14%的股权,为公司第三、第八大股东。从此,海航系正式入局。

随后,海航投资(行情000616,诊股)受让海航酒店的7.14%的华安财险股权,海航资本和海航投资为关联股东,海航投资的控股股东为海航资本,也就是说,海航资本成为华安财险实际的第二大股权持有者,占总股本的19.64%。

2016年8月,海航系希望更进一步,拟通过渤海金控(行情000415,诊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金控”)发行股份购买华安财险14.77%的股权,股权出让方为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泽达纺织”)。如果渤海金控向泽达纺织购买14.77%股份的交割完成,海航将反超特华投资,跃居第一大股东。

但2016年9月,股权受让双方在交易支付方式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渤海金控放弃该部分股权的优先购买权。2017年8月,渤海金控终止了收购华安财险14.77%股权的计划。

目前,海航系仍是华安财险的第二大股东。

在华安财险的股东队伍中,还有一家令人瞩目的公司——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湘晖”),这家公司隐藏着第三家大资本——德隆遗系。

为什么说湖南湘晖是德隆遗系?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湘晖的股东为熊勇和卢德之,董事长为卢建之,卢德之和卢建之兄弟曾是德隆系核心骨干。2004年、2005年德隆坍塌前后,湖南湘晖从一个普通平台悄然壮大,而这曾被市场解读为德隆系向其转移资产所致,上述资产平移的幕后操盘手正是卢德之和卢建之。作为德隆的遗脉之一,湖南湘晖也自然地继承了德隆的部分“遗产”——比如曾是德隆系旗下6家券商之一的国海证券(行情000750,诊股),湖南湘晖目前仍持有其4.69%股权。

在李光荣控股的特华投资入主华安财险后,湖南湘晖也成为华安财险的第4大股东,持有华安财险12.14%的股权。同时,在特华投资控股入股精达股份时,湖南湘晖也紧随其后。

而根据中保协信息披露,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特华投资持有华安财险20%的股权,仍为华安财险第一大股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渤海租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