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别总看收益高 投资理财的“坑”已挖好你是跳还是逃?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7-08-20 00:3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海某大型券商的投资顾问强调:“投资者应该明辨预期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习惯随意标示预期收益率,而我们就会误认为真的能拿到这么多的收益。事实上,那只是宣传语,并不是承诺。”

(原标题:别总看收益高 投资理财的“坑”已挖好你是跳还是逃?)

国人有个传统,一旦参与的人多了,就要过节日。

“818”一开始是各大电商的狂欢节,后来投资者们蹭节日,蹭着蹭着“818”也变成了“理财节”。

“818”已过,不过各机构的“理财节”完全停不下来:有券商给出收益率高达8%的理财券、有理财平台开展“新手标限时加息3%”的活动。。。。。。

理财产品红红火火,投资者“买买买”兴头十足。

故事看似就要完美结局了,停停停,小编要告诉投资者,“买买买”理财产品还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机构让投资者看到的仅仅是预期收益率,关键词是什么?预期、预期、预期……

这是还在天上飞的馅饼。

上海某大型券商的投资顾问强调:“投资者应该明辨预期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习惯随意标示预期收益率,而我们就会误认为真的能拿到这么多的收益。事实上,那只是宣传语,并不是承诺。”

当然,有机构为了推广活动愿意贴钱补收益,也有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存在缺陷,甚至是挖好的陷阱,就等着投资者来。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818理财时需要警惕的那些“坑”。

美好预期收益:只是画饼

案例:

上海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7家商业银行去年上半年到期的一些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差距太大。比如,华侨银行的一款股票挂钩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8%,预期最低收益率0,实际收益率为0;江苏银行的一期“聚宝财富专享4号”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5%,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5%,实际收益率为1.5%。。。。。。

所有的理财坑背后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高收益率。

银行的理财产品,看似诱人,实际上预期收益率只是个参考,并非是对客户的承诺。而且人家加了“预期”俩字,没毛病啊!就算预期出错了,银行也没有任何责任!

除了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还有一些券商营业部对客户承诺收益率。

事实上,《证券法》第143条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证券法》第194条亦明文禁止“对客户买卖证券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

所以,投资者遇到券商营业部承诺收益的情况,就要小心了。投资者进入理财市场,根本目的当然是要赢利。但理财有风险,不要以为有了对方的“承诺”就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向客户承诺收益率本就是违法行为。

“飞单”突袭:盲目轻信失本金

案例:

今年5月3日,证监局对某券商开出了的“暂停开展代销金融产品业务6个月”的罚单,原因是该券商营业部部分员工和经纪人私自推介或销售非该券商自主发行或代销的金融产品,持续时间较长、涉及金额大,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牵涉到3000万理财产品的兑付。

用业内行话来说,这叫“飞单”。

所谓“飞单”,是指金融机构理财经理向购买者推荐非本机构的产品,以便获取提成奖励。上述案例是“飞单”的极端情况。

如果说理财经理是在推销大白菜,“飞单”基本就是批发市场进的白菜,是不是自家地里种的不重要,能卖钱就行!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财富管理市场近几年的蓬勃发展,“飞单”现象越来越常见。不少投资者基于对银行或证券公司客户经理的私人信任关系,购买其介绍的打着高收益旗号、暗藏巨大风险的各类理财产品。

投资者在券商处购买理财产品时,如何才能防范“飞单”呢?

业内人士称,一般来说,不法分子宣传理财产品时经常会使用夸大宣传的手段,如“绝对无风险”、“VIP独享高息产品”、“内部文件”等等来吸引人。遇到不符合常理,比如产品收益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类似宣传,投资人要谨慎。

此外,投资款不要打到客户经理或经济人的私人账户。合法机构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名义开立银行账户,不会用个人账户或非该机构名称的其他账户进行收款。

分级高杠杆:小资金大风险

案例: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随着股市直泻而下,很多投资者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就遭受了40%~90%的巨额亏损。2017年2月,已有21年炒股经验的股民陈先生一纸诉状将某券商乌鲁木齐公园北街证券营业部推上了被告席,状告该营业部可以用信用账户购买分级基金,杠杆之上再加杠杆,致使其亏光了全部自有资金,还倒欠证券公司8.79万元。

从2014年起分级基金开始爆发到2015年分级基金迅猛的发展壮大,基金、券商等机构坐收巨额管理费和佣金收入,赚得盆满钵满。

小编也羡慕手痒,买了不少。不过,小编只知此基涨得快,不知此基跌得也快。

不少炒分级的投资者和小编一样,不了解分级基金的特性,便在牛市中盲目进出。牛市效应下很多投资者大赚特赚,使得高风险的分级基金的密集发行,分级基金的规模超越2000亿元大关,部分分级B的二级市场价格甚至翻了几倍。

不过,从今年5月1日起,分级基金提高了投资者门槛,要求投资者账户资产需在30万以上,同时要去证券公司营业部现场开立。这样,一下就把小编这等投资者排除在门外,分级基金不再是想买就能买的了。

有业内人士温馨提示,对于不满足条件的人,建议就不要碰了。满足条件的人,也尽量谨慎入场。已经持有的切不可持有到下折,更不能幻想参与下折之后的反弹。

私募“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

案例:

7月24日,浙江证监局通告了对一家私募的查询情况,杭州厚德载富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该私募基金公司存在各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其一是以新基金财产兑付旧基金投资者的本金与收益。根据浙江证监局通告,厚德载富投资将“厚道嘉盈11号私募基金”的基金财产通过关联方账户汇入“厚道汇增资产管理计划”的基金托管户,用于兑付该基金投资者的本金与收益。

其二是挪用基金财产。比如2015年9月,厚德载富投资挪用“厚道嘉盈9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基金财产给关联自然人使用。

除此之外,厚德载富投资还存在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公开宣传推介私募基金的问题。公司通过关联方向投资金额小于100万元的非合格投资者进行募集,再将资金汇集至员工个人账户,以员工的名义购买公司发行的“厚道嘉盈9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厚道鑫富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私募基金产品。

随着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继续高速增长,私募成为不少投资者的理财选择。

不过,私募基金是不会公开募集的。相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风险显而易见更大些。

今年来,A股持续震荡,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股票私募基金出现亏损。

完全公开的市场风险已经很大,不完全公开的市场风险更大!私募市场可谓是“雷区”的集大成者!专业能力不足的小散们还是不要往里挤了。

“李鬼”产品:挂羊头卖狗肉

案例:

今年315期间就有投资者投诉称,部分名字带“港股”字样的公募基金实际上并没有投资港股,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

很多投资者冲着某些概念去买理财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到底是“李鬼”还是“李逵”?

港股市场自去年底以来持续向好,港股通基金吸金效应显著。有的基金产品甚至并没有配置港股或配置很少,造成港股基金风格“漂移”,基金净值与港股走势偏离较大。

在“假”港股基金大行其道的情形下,很多产品听起来很理想,但殊不知其本质已经完全背离了口号。这是很多商家使用的宣传伎俩,在投资理财中,也存在这样的“李鬼”产品。小编只能说,你们可长点心吧。

(原标题:别总看收益高,投资理财的“坑”已挖好,你是跳还是逃?)

(责任编辑:DF155)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苏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